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 第36章 创造力的创造过程和基本思维形式(1)

第36章 创造力的创造过程和基本思维形式(1)

小说: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作者:丁大中

18.1创造力的一般创造过程

尽管本章的目的在于探讨人类思维创造力的创造过程和基本思维形式,以便提高人类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但是为了将一般创造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应用到思维创造力的特殊规律之中,从同中求异,所以还需要对一般创造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性加以补充阐述。

18.1.1创造运动的方式

原始的个体事物的运动主要依靠外力作用,而系统事物的运动既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被推动,而更主要的是依靠内部结构所形成的内部动力。即使在外力消失以后,它仍然可以凭借内部动力自身运动。系统事物的运动方式复杂多样,有时是位置的移动,如平动、振动、转动、脉动等,有时是结构的变动,如相变、位错、干涉、锁相、同步、同态、同构等,而其中相变在创造运动当中更具重要意义。因为这种结构的变化可以产生更明显的新质。

由于系统事物在结构上发生创造性运动,必然会导致新功能的出现,新的结构和功能即产生事物的新质,并能在发展中不断进化和演化。

18.1.2创造过程中的涨落与序参量的作用

系统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内部和外部关系中始终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使这个事物从相对平衡状态逐渐失去平衡,出现涨落作用。而涨落作用也是千差万别,按照它们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各种基本形式。例如内涨落、外涨落;巨涨落、微涨落;正向涨落、反向涨落等等。涨落作用又会影响非平衡态,使涨落不断增强。在物质创造力中的涨落作用,如电子的跃迁,分子运动,天体的震荡,天气变化,海陆变迁等等。在生命创造力中,如生物的变异,群体的消长。在思维创造力中,如个人的情绪变化,思想起伏,社会生活中的群众运动,革命风暴,市场上的价格变化,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涨落,各种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兴衰等等。各种涨落作用又反馈到非平衡的持续运动当中,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突破临界性而促进系统的进化、演化。参阅湛垦华:《系统学的哲学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从原始形态的创造模式A→B的相变来看:

A极ab↑↓HCKB极ab↑↓

如上式所表述,相变过程总是伴随着原发性的系统A从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对称破缺)开始,继而发生涨落作用的增强,出现临界涨落(K)。同时,过程中伴随着竞争与协作等复杂关系。在C的一定条件下出现序参量的“领导”行为,从而决定过程具有演化为B的方向、方式,速度等特点,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进一步发展演化到高水平的有序(正向涨落),或从有序到无序(反向涨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巨涨落更容易产生临界涨落,有时在系统的不稳定运动状态下,只要有一个非常轻微的涨落也能引起临界涨落,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宏观运动的出现。

我们再以水为例阐述这个问题。水在从液相到气相的变化中也有类似上述的过程。透明状态的水在被小心加热到接近沸点时,状态就会逐渐变得像牛奶似的混浊不透明,这时透过的光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原因在临近相变时,水的分子运动特别强烈,随着加热进程达到临界振荡,及临界涨落,最后导致汽化。

哈肯用人群的行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人们的一次集会,散场时纷纷起身离座行动,密度分布出现很大涨落,从有序(为座椅所约束)变成无序(脱离座椅的约束),但是最后都按照会场的几个出口有序退场。至于稳定态的破坏(对称破缺)、临界涨落等变化,在人类的心理学现象中也存在各种相似性。例如在第十六章图43所示的白色花瓶和黑色人头侧面,在人们的意识中最初都是无一定方向性的对称图形。但是当你集中注意力审视以后,经过某种心理过程的临界涨落,在意识中可以从A相突然转变成B相,即花瓶突然变成两个人头侧面像(或反之)。

近年来,有些技术艺术家创造出许多美丽的三维立体画片。人们在看图过程中可以从二维平面像A经过某种心理活动的临界涨落,突然进入B的崭新境界,出现奇特的三维立体图像。这种转变是突变式的,但是在心里临界点的转折中,意识会从一种涨落进入逐步展开、逐步加深的立体新境界,这种过程可以通过反复几次训练而加快,并且应该能够从脑电波的变化中反映出来。这个过程与人的两只眼睛的视力交叉密不可分。当你闭上一只眼睛时,立体图像就会立即变回平面图。这种相变中引起意识跃迁的序参量是什么?如何起着加强作用,还都有待心理学家的研究。

哈肯在其着作《协同学》中还将相变概念直接引入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决策之中,他认为即使很小的涨落,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一种偶然情况,都会决定有严重后果的方向。哈肯提出“当做出某种选择时,其他选择就被排斥(服从序参量)。有时首次选择已无法逆转,微小的涨落常常决定做出怎样的选择……其结果可以导致宏观的变化”。我们可以联想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似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还可以联想到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某些典型事例,例如在理论思想战线上曾经出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就相当于一个临界涨落,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进程中的一种序参量,引发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最终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创新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安徽农村一个村的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行为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次临界涨落,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参量作用,引发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秩序——相变。在教育领域,从文化大革命中的无序状态,通过高考制度的恢复这一临界涨落,也起到了序参量作用,使国家的教育工作形成了有序。当前教育界又以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试验作为临界涨落,有可能促使应试教育发生变革,从而产生新的教育制度,形成新的相变。

18.2思维创造力的创造过程特点

在创造力模式2中(参见第11.1节关于创造力模式的讨论),可以Vi→的符号表示(思维)创造力过程的特点——有意识的目的性。为了阐明有意识的目的性在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引用哈肯在《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一书中所叙述的事例,将人在游泳池中的假想行为与水的贝纳德对流相变过程相做比较。

如9.2节中的图21和图22所示,在使容器中所盛水上下部温度差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水的相变出现贝纳德卷筒式的对流。这种物质创造力的创造过程,使水分子从微观的无序状态突然整齐地排列形成卷筒式运动方式,从宏观上表现出有序状态。似乎有一部分水分子发现受热的部分向上升特别有利,于是同其他不上升的水分子展开竞争,出现某种涨落现象。当上升运动方式逐渐占据优势时,水分子出现协同作用,有更多的水分子进入这种运动,于是卷筒式运动方式占据了支配地位,引导全部液体进行对流运动。其他集体运动方式则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如果我们将水分子想象成在一个拥挤的游泳池中游泳的人。起初是杂乱无序,但是突然有人提议“为什么大家要这样无秩序地乱游、乱撞?我们可以按照同一个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围绕游泳池转圈!”于是有人跟他学,发现这样比无秩序地乱游顺利多了,而后参加者越来越多,终于使有序的协同运动在竞争中战胜了乱游者,完成了游泳方式的相变,从无序变成了有序。这个创造过程中的序参量是倡导者的顺时针方向游泳的“号召”。在开始变化时,采取新游泳方式人群引出涨落作用,突破了旧方式的“稳定态”。而临界条件则是游泳池中人的密度(可以同使水对流的温度条件相对照),即人少时,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由游泳,当人的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选择压力就要求按照新规则游泳了。如果一个游泳池中的游泳方式的相变是相对微观的变化,那么人们可以将这个微观模型作为典型经验在面上推广,使全世界拥挤的游泳池都照此办理,于是就可能成为相对的宏观运动。

上述事例当然只是假想的比喻,且只强调了思维创造力的有意识作用的目的性行为。这种有意识的目的性必然使创造力过程在开始时有一个目标,尽管这个目标是多层次的,并且具有模糊性,但是它毕竟相对地明示了创造始发物的启动点,或启动方向。逼近和确定目标之后的创造着力点就是创造临界条件并最终突破临界点K。最后是完善创造系B的相变或其他创造性变化。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之创造过程的三个主要步骤。

18.3思维创造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过程一般可分为三、四个步骤,有的创造心理学家更具体地将其细分为七个步骤。美国学者阿瑞提将创造过程划分为原发过程,继发过程和第三级过程。C·帕特里克在《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提出一个四项式,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领悟阶段(或称潜伏顿悟阶段)和实验完善阶段。阿瑞提的划分比较侧重在文化、艺术创造领域,而帕特里克则侧重于科学理论的创造领域。这里,我们将在一般创造过程原理(参阅5.1节)及创造模式3(参阅11.2节)的框架基础上,将创造过程确定为首项(原发事物A),中项(相变过程→K)及末项(新事物B)。或者表述为创造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

1.根据需要,确定目标。A↓↑ab

2.激发设想,突破相变临界点。CHK

3.反复试验,实践验证。B↑↓ba

在步骤1中是提出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与创造模式1中的A(始发系)相对应(参见第5.1节中关于创造模式的讨论);步骤3是问题得到了解决,取得了创造成果,它与创造模式1中的B(新事物)相对应;步骤2是创造的着力点,突破点,是从A→B实现创造性变化的核心。对于这个关键步骤,许多学者应用了各种比较含混的概念(词汇)试图加以解释说明,例如启迪(沃拉斯),新意念诞生(罗斯曼),新的综合(奥斯本)领悟或顿悟(帕特里克),第三级过程(阿瑞提)等等。但是他们都没有说明这个关键阶段是怎样发生的。尽管这些概念(词汇)对于说明文艺创造也许有利,但是这里所提出的突破创新临界点的概念,至少在说明如何发生领悟和启迪的过程上较之其他提法更接近客观规律。至于如何去突破临界点,我们将在第十九章关于创造方法的叙述中作进一步讨论。表3归纳集中了创造过程三个步骤及其与创造模式1和思维形式的对应关系。表3创造过程三项式首项中项末项A(始发系)CHKB(新事物)创造模式提出问题促进相变解决问题创造步骤根据需要确定目标激发设想突破临界点反复试验实践验证思维形式<→>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在表中所归纳的三个步骤中,每一个步骤的基本思维形式都是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交替上升,似乎表现出意识活动的泛化震荡和涨落作用。发散思维有时也称为独创思维,是多方向的扩展思路。收敛思维有时被称为综合思维,则是将千头万绪集中到单一方面的思考。在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根据需要确定目标,首先要广泛搜集信息,了解社会需要和现有的知识、技术等条件背景,进行发展预测、市场预测、环境预测,进行可行性论证等,此阶段工作尽可能做得全面系统。然后综合起来确定发现的问题所在,经过浓缩、纯化,从大批资料中选出最重要、最关键的事实,确定为下个步骤的方法突破口。这是第一次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的过程。第二步首先是激励全方位的自由思考,似乎掀起头脑风暴,以便获得新的设想;然后从大量设想中评价、筛选出少数最有希望的设想作为创新方法,从而突破临界点。这是第二次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第三步首先是考虑多种可能的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试验方法,进行多种条件下的实践;然后从科学试验和社会实践中汇集大量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总结概括,形成可靠的结论。这是第三次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

上述三个步骤中的思维形式变化体现出意识运动的涨落,也蕴涵着一切层次耗散结构发展的共同规律。

下面我们用一个生动的科学发现事例比较具体地说明创造过程的三个步骤:

中国科学院在湖北武汉的东湖风景区设立了一个用于监测东湖生态环境的生态站。这个小小的少为人知的生态监测站,却创造出一项受国际生态学家重视并且获得奖励的科研成果。

首先是A系:这个科研工作站在监测东湖水质污染问题中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每年夏季湖面上大量发生“水花”现象上。所谓水花,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质污染,有机质过多,加上水温等气象条件适宜,使浮游于水面的兰绿藻大量繁殖所至。研究者在常年监控研究中发现,有的年份夏季水花的产生明显减少。科学精神和科研工作者的敏感性使他们立即将研究目标集中到对发生变化的原因的追索上面。

接着,研究人员通过对综合环境因素的分析发现,在若干年时间中,每一年的各项监测参数都大致相同,养鱼数量也相似(创造力模式中的参量H),只是不发生水花的两年中放养鲢鱼的数量较多。鲢鱼的生活习性属于淡水养殖的上层鱼类,以取食水面上的浮游生物为主,因此,研究人员意识到,鲢鱼的放养数量可能是控制水花的主要因素。这里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创造力模式1的表达形式:

Aab↑↓HCKBab↑↓模式1

可以发现,将监测到的数据现象和分析结论用创造力模式4来表示,即临界点已被找到,临界条件C是鲢鱼的放养数量,它是通过同中求异的方式实现的。在这个系统中,放养鲢鱼的适当数量是突破临界点的关键。

最后是B系:为了证明这个假设,生态站的研究人员作进一步实验,用声纳追踪鱼的动态,调查鲢鱼群的数量,解剖鱼体弄清取食蓝绿藻的数量等,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并提出了以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鱼为主防治水质污染的措施。这项研究结果既有生态效益又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8.4基本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法和逻辑模式的综合应用,也是各种思维形式在创造过程中综合作用的发挥。

思维科学家根据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的综合特点,通常将思维形式划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两类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划分出艺术思维、灵感思维及辩证思维等等。有学者根据相似性原理,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按照反映客观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别定义为:

喜欢《广义创造力纵横谈》吗?喜欢丁大中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