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 第42章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方法(中)(2)

第42章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方法(中)(2)

小说: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作者:丁大中

中国有句俗话,“笑一笑十年少”。夸张地说明心情舒畅有益健康。相声艺术家把它作为“包袱”,用十年少的形容或比喻变成“小了十岁”,在反方向上进行逻辑推理,既然笑一笑十年少,笑两笑就是二十年少,笑了三笑就是少了三十年……一个三、四十岁的人笑三、四次就不能再笑了,因为再笑岁数就没有了。听这个相声的听众在散场时变成了儿童,只能由托儿所的阿姨把他们领回家去。这是在错误逻辑前提下的荒谬推理。

发明“海派清口”艺术表演形式的周立波讲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国际恐怖组织派了八个小分队到世界各地活动。第X队来到上海,不料乘坐的出租汽车遇到“钓鱼”执法队,“被钓”罚款500元,吓得心惊肉跳,落荒而逃,而且每个人都少了一根手指(引用的是上海浦东公安执法不当的一个案例,受害司机为了申述,割断自己一个小手指)。此例是将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例拉到一起,驴唇对上了马嘴,显示了反向逻辑思维的效果。

用漫画进行反逻辑思维的创造以讽刺性的居多,其艺术效果往往一针见血、辛辣而色彩鲜明,富有战斗性。但是也有许多趣味性、人性化的、含浓厚幽默感的作品。例如一幅漫画作品中,许多观众在看网球比赛,除一人穿黑色衣服外,其余观众都穿白色服装。当白衣观众的头跟随网球打到左方而一起向左看时,这名黑衣观众偏向右看;当白衣观众都向右看时,而黑衣观众偏向左看(反其道而行之)。

一则名为“忙中出错”的漫画。一位威风凛凛全副武装的将军,胸前挂满勋章,脚蹬马靴,腰配指挥刀。但是穿着女人的短裤,并有两条飞扬的吊袜带,此公正急急忙忙地赶点去开会。夸张的过于离奇。

再看一个童谣的例子:

月儿亮光光,

贼来偷酱缸,

瞎子看见忙起床,

哑巴高声喊出房,

一把抓住贼头发,

看看是个和尚。

这首童谣胡说八道,由许多违反常识的、反逻辑的语言组成。但是对情景的描述和诗歌声韵的艺术加工,让人朗朗上口,颇有童趣。

下面是一个扭曲、混淆、意义隐喻、讲歪理的例子。

这是一个关于找一位专家的幽默故事。小约翰不慎误吞下了一枚小硬币,妈妈找了许多医生,都说不做手术就无法取出来。后来有一个人跑过来,说他马上就能将钱币取出,他将小约翰倒提起来,非常准确地拍击他的后颈,硬币居然滚落出来了。大家都很惊讶,说他准是个专家。这个人回答说:“不,我是一名收税员”。这则故事将收税人的专长用夸张的、不合逻辑的表现突破了临界性,激发人们的幽默感。

美日两国的汽车业大战,结果是日本大胜,美国大败。一位日本旅客去美国旅游,招来出租车去飞机场。途中日本旅客每看到一辆日本品牌的汽车就吹捧叫好:“丰田跑得快,日本制造”,“本田跑得快,日本制造”,“三菱跑得快,日本制造”,“日产跑得快,……”。美国司机心有不甘,开到机场向日本旅客索取车费1000美元。日本旅客大呼太贵了、太贵了!美国司机指指计价器说:“计程器跑得快,日本制造”。

反逻辑思维的另几个有趣的例子:

歪曲运用“打人”逻辑,使原事件面目全非。

例一:

父亲:你要是考试再不及格,小心吃耳光!

儿子对老师说:我爸爸说,如果我下次考试再不及格,有人要吃耳光了!

例二:

老师:做人要讲礼貌,不许打人、骂人。学生:不对,我爸爸天天打人。……他是拳击手。

例三: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教导主任是物理老师。一次上物理课时他提问:“谁能举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一名同学举手,大声回答:“我打你一拳”!引起哄堂大笑,老师无奈,讪讪地说:“我头上被你打出一个大包,可不是反作用力,而是生理作用”。(学生调皮,虚拟打人而沾沾自喜,老师挨了打还自嘲地讲“科学”。书生气十足)。

例四:

老师说(为证明酒的危害),将一条蠕虫放进一个盛满酒的杯子里,蠕虫立刻死去,这证明了什么?

学生:人喝了酒肚子里就不会生虫子。

在喜剧小品中常用“误会”来制造矛盾,使情节曲折,错综复杂,以取得艺术效果。其实人为地制造误解就是反逻辑。

有人认为喜剧效果来自坚持谬误。刘仪伟主持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谈时下的出书热时说:“动物也能写书,狗可以写”我与吕洞宾不得不说的故事》,猪可以写《我把肥肉献给你》。目的只有一个,图好玩、轻松,让人爱听就行。不论对错,只需要自圆其说,坚持到底,喜剧效果就出来了”。

老资格的电影编导徐天荣在其所着的《笑的艺术》一书中,以大量戏剧和电影资料总结出笑的艺术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笑的功能在于改造”,并指出,弗洛伊德认为,笑是性欲倾向和敌意倾向,常带有攻讦、指责、讥讽、侮辱的成分。这两种倾向要想改造的社会标准,就是社会公认的、历史的、符合传统思维逻辑的常规,所以反对循规蹈矩,违犯社会标准就成为笑料、骂料。突破社会标准就是改造。社会标准的进化就是在笑骂中进行的”。参阅徐天荣:《笑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

笑的艺术原理说明,电影、戏剧(或更广泛领域)中的笑的改造功能,就是在反逻辑思维路线下运用“笑料和骂料”(悲剧也有“哭料和骂料”)来推动社会进化的动力。

关于广告中的反逻辑思维。

近年来流行的广告用词越来越多地走上反逻辑思维路线,已然成为一种风气。尤其对历史文化中的成语、典故,改头换面、曲意运用,滥用谐意词,偷换概念。然而其中也有一些艺术性较强的,能够起到吸引眼球的广告的正面效应,例如“一毛不拔“用于一种销售牙刷的广告。因为在应用塑料牙刷制品之前,使用其他材料制造的牙刷很容易掉毛。再看以下这些艺术效果参差不起的例子:

一周娇点(一周焦点的谐音改造)摘自中国电视报娱乐星闻(娱乐新闻的谐音改造)摘自中国电视报钱程无忧(前程无忧的谐音改造)摘自北大青鸟招生广告钱程无量(前程无量的谐音改造)摘自凤凰台祝贺词君子好球(君子好逑的谐音改造)摘自参考消息新闻标题步步为赢(步步为营的谐音改造)某电视栏目草高一尺,“蘑“高一丈。摘自参考消息新闻标题。其新闻内容说的是印度用蘑菇消灭茶树天敌的科技信息。

反逻辑思维用于广告语应该尽可能使广告具有优雅的正面效应。广告语要求清新、新奇,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有一则酸奶广告:“甜而酸的酸奶有初恋的味儿”。记者问,如果儿童问什么是初恋的味道时怎么回答?经理:初恋的味道就是酸奶的味儿就行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关于悖论的例子。

墓碑岛的理发师悖论:“给所有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谁给这位理发师刮胡子?

自己刮不能成立。

让别人刮也不成立(他给所有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结论:这位理发师是女的。

一般说来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消解悖论的方法:①证明推理是荒谬的,②证明前提不都是真的,③证明结论事实上是可以接受的。上述“理发师悖论”的消解,就是采用了方法③“没有胡子的女人”的结论。

上述各种反逻辑、破坏性逻辑思维所取得的突破临界性完成艺术创造的事例,虽然都属于逻辑思维路线的衍生,但是实际上都还包含着其他的作用因素。这些因素属于下一节将要讨论的非逻辑思维问题。然而无论怎样,任何反逻辑思维都与人们原有的正常逻辑思维相悖,并且为突破创造力的继承性、保守性提供了新的条件,尽管它们并不一定总是会产生具有实际意义的新创造。

20.3非逻辑思维路线

非逻辑思维路线对于临界点的突破既不同于逻辑思维路线,也有别于反逻辑思维。它的突破性作用不经过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感性思维,“灵机一动”,凭借直觉、顿悟或灵感思维。

大多数创造学家都认为,非逻辑思维才是突破临界点、创造新事物的主要思维路线。综摄法发明者戈顿就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要想有创造,发现事物间的未知联系,必须依靠非逻辑推理性的思考方法,把似乎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灵感学引论》的作者陶伯华、朱亚燕认为,“把(数学家魏耳的)类比推理同一般逻辑推理相区分。类比推理是直觉地触发信息的直接转移时,它同思维创造力的密切关系可以突出地表现在可以使人进入灵感激发的顿悟状态”。因此,如果说逻辑思维是循序渐进的“自动导航”,那么非逻辑思维则是突然在头脑中闪现的突发性思维。

20.3.1非逻辑思维的几个例子

我们先用几个小谜语来形象地表述非逻辑思维的某些特点。一个小学生向他的同学炫耀说:“我衣服口袋里有一样东西,不怕用小刀去削,因为它越削越大。你们猜是什么东西”?许多同学都才不出来。于是他把衣服口袋翻出来,露出一个大洞。猜出这个谜通常很难用逻辑推理,也不是反逻辑思维,只不过人们习惯于把“东西”认定为某种实物。当受到某种促发,就会恍然大悟,答案原来如此而已。

有一个人,有一天用他的来复枪不小心射中自己的头部。来复枪很长,只能射中自己的脚,却不会射中自己的头部,这是怎么回事?你不用怀疑这是谋杀案,而用逻辑思维推理。谜底很简单,他向天空射击,子弹垂直滴落下来掉在他自己的头上了。

曾经风行一时的“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籍中,收录了很多类似的问题。有的品位高,有的则对创造性思维意义不大。但是所谓脑筋急转弯实际上就是一种突发性思维,也有人将它称为顿悟性问题。有的问题显示思索问题的机智。例如一个富翁的两个女儿在赛车运动和社交活动中一直争得你死我活。她们的父亲决定给她们一个教训,让她们驾驶着她们的梦幻赛车到一条废弃的赛车道上见面,宣布说:“这次赛车中的得胜者将得到一辆全新的赛车。但是这次比赛有些不同之处。谁的赛车最后越过终点线,谁就是胜者”。两姐妹马上冲进她们各自的赛车中,开动赛车绕着跑道疾速前进。这是为什么?(换车开)

脑筋急转弯的特点是要求荒诞、背离逻辑越远越好。例如问一个人走在路上,前有狼后有虎,这个人怎么过去?答案,昏过去。非逻辑思维路线的特点主要依据是事物发展中的突变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相对逻辑思维线路主要是根据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确定性,它们显然各自强调了创造力的两极。相比之下,非逻辑思维在突破临界性中应用的更加广泛,作用也更为明显。它不仅表现在表象的艺术性的创造中,即使是在严肃的、深刻的科学研究中,也往往显示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作用。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阿基米德对排水原理的发现。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阿基米德为解决国王要知道自己头上的王冠是否是纯金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在一次洗澡时由于从澡盆中溢出的水使他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王冠放在水中就可以确定它的体积,然后将它与同等重量的黄金的体积相比较,于是答案找到了。

在科技领域和其他诸如文学、艺术领域中的非逻辑思维问题,我们已在前面章节关于思维方式的讨论中,就其形式如,直觉、顿悟、灵感思维进行了阐述,在本节中,我们则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更广泛地说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这两条相对应的思维路线的差异上。

20.3.2伯斯金的突破性思维

美国学者大卫·伯斯金根据人类的发明和自然界的生物进化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进行深刻分析后提出了一个突破性思维的综合理论,并将他的这一理论与《科学发现》作者的自导航理论相比照。大卫·伯斯金,邓海平译:《超越智商的思维》,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

大卫·伯斯金以19世纪末美国阿拉斯加克朗代克地区的淘金热活动为例,认为淘金者发现黄金的过程与思考突破性问题之间有着深刻的结构上的相似性。它们都不是合乎逻辑的过程,而是“幸运之神”关照下的突发思维方式,只是增加了运气,增加了新发现的可能性。逻辑思维路线的目标时空是确定性的,而突破性思维没有明确的目标,面对的是克朗代克空间充满各种可能性的荒野。

如果将发现黄金作为临界点的突破,那么根据大卫·伯斯金的理论——突破性思维遇到四个挑战。对这四个挑战的无法通过顺序推理的非逻辑性,可以提出四个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发现的可能性:

(1)荒野陷阱(充满各种可能性的荒野)。对策则是进行大范围的“漫游”,不停留于一点的广泛探索各种可能性。既可以是漫不经心的,也可以是系统地。集思广益就是一种典型的漫游方式。

(2)高原陷阱(毫无线索,没有明显的能指出正确前进方向的线索)。对策主要是“探测”隐藏的线索。例如不去寻找可能提示矿脉踪迹的黄金,而是注意可能存在黄金的地形。

再如九点连线方法,要求用一笔连续画出四条直线,将所有九个点连接起来,如图50所示。图50九点连线法我们应该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再仔细重新阅读题目,会发现根本没有说直线必须在这九个点构成的方框范围内。

(3)山谷陷阱(狭窄的勘探山谷,受到局限,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做法,限定在谋个范围之内)。对策是进行“重构”,例如搜索其他山谷,或突破九点构成的方框。对主要假设提出质疑,或以一种全新方式来表述相关问题,扩大或转移搜索的范围,找到隐含的假设。

(4)绿洲陷阱(受迷惑,看起来顺其自然,必然的方案,使人固执于这些方案)。对策是“离开”那些虚假的希望,将其抛之脑后,放弃当前的方法,改用其他方法;或可重新回到起点,选择另一条道路;或改变、扩大问题的定义方式,避开原来的方法。

以上突破性思维的四个运算过程都要求人们去发现新的可能性。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生作用。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心理学也日益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在传统的逻辑思维智能训练的同时,加强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尤其在儿童时期就要维护童心、好奇心,提高联想、想象力和感性思维能力。

由于儿童受常规逻辑和传统概念影响不深,常常会对成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事情提出问题,表现出清新的创意。例如在小学作文造句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答案: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儿的悄悄话。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象个小弟弟,趴在树上。教师不仅不能以逻辑思维的错误来责难他们,简单地打个“×”,

划个0分;相反地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生动活泼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幽默感。有事儿童言行不合传统规则和习惯,大人最好宽容地以“童言无忌”对待,不要任意谴责。当然也要防止无原则的过分溺爱的另一种倾向。

喜欢《广义创造力纵横谈》吗?喜欢丁大中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