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 第38章 创造力的创造过程和基本思维形式(3)

第38章 创造力的创造过程和基本思维形式(3)

小说: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作者:丁大中

原型网格屋顶结构可以被想象为多面体的凹坑结构。瑟曼在受到激发之下,利用标准的20面体凹坑结构(即20个全等三角形),并把每个大三角形细分为3个小三角形,由此获得从圆形网格屋顶结构方式延展扩大的60面体凹坑结构。如此反复的次数越多,凹坑越多,高尔夫球的飞行性能就越稳定(我们在前面章节中讨论过当小三角形无限细分就会出现自相似规律的现象)。

瑟曼还在高尔夫球上加进5条假线,同两半高尔夫球真正的接合线十分相像。为了能够使球更好地旋转,他用了3种体积不同的球进行试验,测试球的落点精度和飞行距离。

美国高尔夫球协会对高尔夫球的设计要求很苛刻。对球的重量、直径、飞行距离都有严格限制,要想突破这些限制是难上加难的事。威尔逊公司依据瑟曼研制的新产品所做的大量翔实的试验统计数据资料,使新产品审查通过,获得进入市场的权利。而更重要的是球员在试用新球时被这个新玩意儿所带来的振奋。

由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灵感思维进行发明创造的主要创造过程如下:

(1)首先是创造者是一位高尔夫专家,在灵感产生之前具有丰富的专门知识的贮备和经验。

(2)灵感产生的临界条件是创造者在参加“专业展销会”时偶然看到会场的圆形网格结构屋顶并受到“原型”的启发。灵感闪现的当时,创造者不在紧张的研究问题,更不是处于冥思苦想的状态,头脑是松弛的。尽管不像有些艺术创造中所常见的无意识遐想,或伴随着感情的激发状态,但却是随机的、突发的、发生在有意识思维之外的灵光一现。

(3)灵感的闪现令人豁然开朗,具有突破性,产生新意象、新思想、新概念、新原型。

(4)灵感对于发明而言并不是完善的、必然正确的新认识,它有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加工整理、理论推敲,才能从原发态的“原型”发展成比较完善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

(5)需要实验检验。用试验反复修正,并通过使用者的实践检验。

可见,灵感思维的创造过程,是有意识与无意识、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互补,是多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18.4.5关于潜意识

在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中都包含着潜意识的成分。许多着名发明家的经验说明,他们的灵感往往是潜意识作用所产生的。如何有效地激发潜意识产生灵感并把握住那一闪的灵光呢?

松弛头脑,发挥潜意识功能

灵光往往闪现在有意识的思考之外,尤其是在紧张思考之后的轻松消遣状态之下,更容易出现神奇的想法。爱因斯坦是在床上想到相对论思想的深奥的概括,坎农、彭加勒都说是躺在床上睡不着觉时产生出色的设想。在半睡眠状态,在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朦胧醉意之中,催眠,静坐参禅、散步,乘车时,茶馆酒店中……都会引发潜意识。

梦是通往创造的源泉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通往无意识境界的捷径”,而许多创造源自无意识或潜意识。许多创造性的突破是梦的功劳。1922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接受诺贝尔奖时宣布:梦对他展示了原子的结构。凯库勒在梦中看到蛇咬自己尾巴的圆圈形象,发现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伊莱亚斯·豪也是在做梦时发明了现代缝纫机。同样,在艺术领域,梦也给人们带来了创作灵感。

虽然人人都做梦,有人统计,一般人平均每晚约做梦2小时,但是梦也许是最未被人利用的一种资源。引发“优势兴奋灶”,引导潜意识的方向调动潜意识功能,捕捉灵感闪光,要求高度的意识努力,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灶,诱导出要想解决的问题的潜在目标,使大脑对外部刺激的敏感性在这个部分得到大幅度提高。否则,即使睡觉做梦、醉意朦胧,在大脑皮层的有意识思维受到抑制之后,诱发出来的潜意识就会出现毫无意义的、甚至十分荒谬的结果。例如有一则关于一名糊涂司机的“新颖事迹”报道:

美国明尼苏达州29岁的司机赫特,曾经在一家肉类加工厂工作,不久前转到一家殡仪馆驾驶灵车。他嗜好杯中物,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一天酒后驾车,糊里糊涂把载着一具老翁遗体的灵车,按照以往熟悉的行车路线驶抵肉类加工厂,并将用袋装着的尸体搬下车,放到输送带上。工人解开尸袋时赫然发现袋内装着的竟是一具人尸,大为惊异。警方认为他并无存心偷尸,是潜意识作怪没有控告他。但是死者子女却起诉殡仪馆老板,指控其疏忽处理其老父遗体,要求赔偿损失。

18.4.6潜意识机制的探索

潜意识也叫下意识、或无意识。仅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这个概念的混乱不清。尤其是在当前,一般将思维活动划分为有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两类,使潜意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不可捉摸。潜意识这个词已经被广泛应用、借用、滥用,不免鱼龙混杂。有时它是“百宝书”,集中了许多真实的智慧现象,为研究其本质和机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时它是“寄存处”,成为无法判断和说明的现象的隐蔽所;有时它变成垃圾箱,为虚假事件所充斥。这三种状态在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生命特异现象中有更多表现。我们宁可从积极意义上探讨人类的潜意识,因为其中包含着极大的、有待开发的思维潜力。

目前,潜意识的机制远未被弄清,对潜意识或无意识思维现象至少有三种解释:

(1)深层记忆功能的闪现。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从客观世界获得大量印记。据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估计,大脑能够容纳1020单位的信息量。但是每个人能够利用的记忆能力不超过天生记忆能力的10%。在头脑中贮存的其他90%的感觉、知觉、经验、知识已在意识活动中被遗忘掉,只是在无意识中被保留下来,因为大脑皮层下层某些部分或某些功能单位保持这种长期记忆的功能,在被激发的情况下可以重新浮现,转变成灵感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森认为“意识心理正如浮在水面的冰山,是心理可供观察的部分,但是仅代表心理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潜意识心理深藏于记忆表面之下,它支撑着浮现构想于外的意识心理,就如水下之冰山支撑着水上之冰山一样,它是持续不断地在思索和解决问题。”罗伯特·奥尔森,吕胜英等译:《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

弗洛伊德则确信,每一个构想都源自于潜意识,至于其转变为意识则是根据心理仲裁者对构想的抗拒程度而定。如果构想被仲裁未可以接收和安全的,它就被转到意识层了。

(2)潜意识是生命进化过程中保存和淀积下来的心理活动的痕迹。人类祖先曾经体验过的心理活动,逐代相传和累积,隐藏在潜意识之中。这种假设提出某些生活现象作为佐证,例如许多人怕蛇,即使是无毒的蛇也对之厌恶、畏惧,似乎生来就会有这种心理状态。爱是人类值得珍视的情操,同样也是遗传发展而来的。

智能与遗传的关系几乎还是现代科学对智能研究的最薄弱的部分,因为整个获得性遗传问题都还有待实验证实,何况更高级的心理活动的遗传问题。初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潜意识与有关记忆的遗传性方面,因为记忆被看成是思维活动的心理基础。

美国长岛的一个研究所发现一种基因(Creb),是人类和鼠、果蝇等动物的记忆所必需的。当学习和记忆客观事物时,Creb基因是大脑细胞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起着增强记忆的作用。如果缺少这种基因,连刚刚发生的事件都记不住。参阅:《世界科技译报》,1994年11月23日。

更深入的研究是,通过增进记忆药物和抑制记忆药物的作用对比,对记忆的分子水平机制作了某些探索。研究者推测,记忆也具有基因控制的遗传效应,即基因DNA模板活化,转录信息RNA,再转录为蛋白质,而特殊蛋白质再影响记忆。

例如有些实验证明,学习和记忆与蛋白质、RNA和乙酰胆碱等与神经脉冲的传递物质的合成有关。通过迷宫试验,发现屈氏鼠脑内的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活性高则比较聪明,并且可以提取和移植。把老蜂脑体蛋白质分子,用微型注射器注射到正在形成的幼蜂脑体内,这种幼蜂第一次放飞就能回巢及觅食。似乎脑蛋白中存在着支配行为的遗传因素。研究者认为,记忆与两个基因有关,它们是dunce及rutataga编码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黄文武《科学世界》

“智能与遗传”,1994年8月7日。

(3)特异思想信息论。俄罗斯生态学家福明对未来的人进行科学预测俄罗斯,《旅伴》,1994年8月“每个人的思想都会成为大家的财富”。:信息爆炸与人们需要15-20年的学习和消化信息的低能状态的矛盾加剧,于是探索发展通过人类感官,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得到信息的可能性成为人类追索的目标和愿望。一些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微小波场或心灵感应来实现这一目标,也有人认为有可能使用目前的物理仪器尚无法测定的某种波或者力场的能力来完成这一工作。尤其是人体特异功能的开发,有可能成为人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例如,用意志力挪动物体,特异悬浮,即在地球引力场中通过改变机体分子的方向,在空间移动。有了这种能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就能够窥测人们的内心世界。福明认为,当代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俄罗斯伟大学者韦尔纳茨基的预见:“内心多半是信息场的聚集点。因此,似乎人将成为整个文明的完整信息场的固定用户”。从而他进一步预言,未来社会是独立的个人在统一的信息场中的社会。未来的人对社会的依赖性要小得多,原因在于统一的信息场可以使人得到任何必要的知识。而且每个人的思想都将变成大家的财富。

作家柯云路则在《人类神秘现象破译》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完全随机思维方式”。他提出在气功及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中,要放弃一切语言的、思维的定式,进入“无”的思想状态,完全放松身心,完全进入清净的自由态,也就是“无为大法”的气功态。从而以新的综合思维进入他人思维,使人类智慧升级。并由深层潜意识进入宇宙思维。柯云路,《人类神秘现象破译》,花城出版社,第19‐27页。但是这种人体——宇宙学理论的假说已经超出当前科学可以解释的思维创造力范畴,它是许多关于“心灵”问题假说中的一种声音,属于统一创造力的新阶段,有待今后的试验验证。

18.4.7从心理到“心灵”的现象与理论假说

有许多超出心理科学和其他科学能够解释的精神现象,只能归纳为心灵、灵魂的表现。它们数量众多,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资料记载,也有行为模式的操作和科学实验记录。但是都尚无法用现代科学说明和解释。其中包括:

终生记忆

心理学家和神经病理学临床实践证实,大多数人能够回忆出生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伤害或其他特殊事件的痕迹。母亲怀孕时期受到生理和感情上压力的影响,可以在个人一生心理性格中显示出来。

濒死体验

侥幸不死而苏醒过来的人的体验,包括一生的“全景再现”(不直接涉及感情)和生活回顾(涉及情感和道德评估)。

有的神经病人可以“回归”到孩提时代甚至更早的回忆,如子宫内或出生时的体验,并回溯到过去几代人的生活。尤其是“前生记忆”,不知这些记忆是从哪里来的。神经病学专家发现,从前生带来负罪感和焦虑感,它们可能形成“因果报应的结”。这种病例有明显治疗效果。

超感知觉

超感知觉是在正常感觉器官范围以外接收和发送信息、与别人交流的现象。最普通的形式是精神感应,不仅感觉联想、记忆转移,意象也能在接受者熟睡时传输。在梦的超感官知觉实验中,可以将一个人的意象直接发送到另一个人的心灵中去。在实验安排下的沉思意识状态下,也可以把意识转移。还有所谓“佛场”的现象,即许多人在一起沉思时可以产生集体意识。

实验证明,两个沉思但没有进行相互感情联系的被试者的EEG波形图,每个被试者的左右两半脑对两个被试者来说是准相同的,同步值超过90%。恋人间的心灵相通,现象尤为显着。这里援引香港大公报转载《今日欧洲》发自墨西哥城的一篇报道《热恋情侣,心灵相通》:

“……一项美国新的研究试验计划已经得出科学结论。在彼此注视对方眼睛进行感情沟通时,记录他们的脑电波图谱。然后将两个人分开,一人回到隔音室(相互看不见、听不见),室外的人被用强光或适度疼痛的电震刺激,参加实验的两人大脑都做同样的反应。国立墨西哥大学精神物理学教授格林贝格说:实验显示,爱情能以违反常规科学信念的方式,通过精神力量把两人结合在一起……这种现象并不特别局限于情侣之间,在朋友之中也能记录得到。”

远距离诊断

关于远距离诊断的传说很多,敏感的诊断者通常只要知道病人的姓名和出生日期等几个基本特征就足够诊断出病人得了什么病。似乎是一种特殊信息的超越传送,因为诊断者可以远离患者千里之外。有一个叫做“ψ粒子医学协会”的医生宣称,他是根据病人机体的ψ场(也叫“活力场”)进行诊断治疗的。

与“活力场”类似的假设还有研究外星人和人类远古文化的学者李卫东提出的“生命子”。由于宇宙中的“生命子”进入人体,形成人类生命的与现代医学理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系统。李卫东认为这个系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美国的欧文·拉兹洛在其《微漪之塘》一书中提出一个关于心灵的开放概念——所谓“第五种理论”:物质和心灵都是真实的,但不是基本的。它们都是从更深层次的实在中进化出来的。物质和心灵的根延伸到实在的更深层面,而这个层面本身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是从宇宙量子真空的零点能量场中进化出来的。这种大胆的假设也许正是思维创造力的进化前景——统一创造力的范畴。

喜欢《广义创造力纵横谈》吗?喜欢丁大中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