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效法自然(上)(2)
人工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智力发展可能同“意识”种子库的开发有关。根据古代哲人内省经验,如果增强“藏识”和映照功能,不断深化有序化的空明状态,在停止种子的响应活动的情况下可以呈现出映造功能,正如克服了继承意识的保守性而激发出创造性的最大智能,或被称为宇宙识能。当人进入此种状态,即成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参阅牛实为:《人文生态学》,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13‐215页。
原始的,古朴的唯识论虽然同现代科学相距甚远,但是它对意识的层次观(尤其是第七、八识)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应该从更深层次上探讨思维创造力的内在动力,开发其潜力,例如应用量子学说成果和量子功能器件模拟来研究人的意识。
25.5生命科学是人类效法自然的主课效法自然以促进人类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应该以生命科学为主课,尤其对人与人脑的研究,可以不断深化对生命创造力客观规律的认识。
25.5.1生命科学给人类文明带来一次革命
现代自然科学主要可划分为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门类。物理科学是人们对物质创造力的认识,它虽然同提高社会生产力直接联系,推动社会演化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它必须通过思维创造力的更大、更全面的增强,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而生命科学不仅揭示生命创造力的规律,而且是沟通物质创造力与思维创造力的桥梁,也可以说它是综合了物质创造力、生命创造力和思维创造力的复杂科学。根据协同学的观点,生命科学可以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在一起,成为21世纪的主干大科学。
生命科学的发展,一方面将深入到生命和人类思维创造力的更本质的规律,一方面又把生命同环境相互联系的生态学横向发展到包括经济生态学、文化生态学在内的社会生态学,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以新的自然观——以智慧圈概念为基础,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也就是说人类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将在新自然观的指导下逐步改变违背客观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强加于人类自己的旧人类中心主义创造观。学会尊重自然,尊重自我,学习和效法自然规律和人类自我及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从而使人类思维创造力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宇宙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协同发展。
生命科学虽然起源于物理科学,并以物理科学为其基础,但是它又反馈于物理科学,并对现代社会的许多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进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被认为是带来人类文明的一次革命。尽管它们在基因工程和克隆人类自身方面对旧伦理学提出的挑战,在可见的将来还胜负难分。系统科学的“前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直接、间接同生物科学或人们对生命创造力的学习有关。系统论的创始人L·冯·贝塔兰菲于1945年发表的着名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其最初的构思起源于生物学的研究,他所提出的“机体论”概念就是强调要把机体视为系统而从整体上进行认识,即一切生物机体都是一个系统,一切生物机体都具有按层次组织起来的层次性。在此基础之上。他在1968年发表的《一般系统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中,进一步把生物机体系统引申到文化、心理、社会等领域。1971年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中,又把它作为科学新规范,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和研究领域。
生物学触发了系统论的创立。当它同现代物理学的新成就相结合之后,又发展了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学,并在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启发下建立和发展了控制论。形成这些新理论的“知识单元”都同有关生命创造力的研究成果紧密相关。
实变论被人们认为是系统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它的创始人是法国比尔高等研究院从事微分拓扑学研究的数学家勒内·托姆。托姆在研究突变现象中发表的第一篇着作名为《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他指出“形态发生理论的起源出于两种理论的汇合,一方面是我本人对微分拓扑和对结构稳问题分析所作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胚胎学着作,特别是沃丁顿的着作,他提出的“育径”和“后成论”思想,
似乎与我在函数和微分映射的结构稳定性理论中碰到的抽象模式正好相适应。我的意思是这一理论具有非常抽象而又一般的性质,它的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胚胎学,甚至还超出了生物学。事实上,这一理论已应用于几何光学、流体动力学和气体动力学”勒内·托姆,周仲良译:《突变论:思想和应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3月,第3页。。
25.5.2电脑与互联网——全球智慧的集中
模拟人脑,研制电脑,是人类效法生命创造力以发展思维创造力的重大成果。正是对人脑功能的研究,使现代科学进入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大门。我们可以把人脑神经结构功能同电脑研制进行以下三个图表的比较:
图61是人脑神经反射弧的简样模型,它通过对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反映人同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正如维纳指出“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世界,在脑和神经系统中调整获得的信息,经过适当的储存、较正和选择等过程,进入效应器官。这些效应器官反作用于外部世界,同时也通过运动感觉器官末梢这类感受器,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受器官所收到的信息又同已经储存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影响将来的动作”。
因此,人作用于外界的行为可以归结为输入和传出信息及信息反馈的过程。由于信息伴随着事物的一切反应过程,并反映出它的变化,它是事物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这就是已被现代科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信息论的基本观点。维纳正是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模拟人脑的电脑。
拟人脑思维研制电脑的初步设想:图62电脑与人脑五大部件功能A输入系统
a.按外界物理刺激,设计反应装置
b.把反映的信息与信号换成数据输入
c.让有关数据的相互影响,自动派生为综合集成的感性认识。B中心控制系统
a.通过模式识别的感性认识换算,给出概念,上升到理论分析
b.自动选择最短过程与最佳程序,决定问题
c.由数学逻辑以及几何构象进行加工,给出答案。C输出系统
a.将答案变成物理行为所需要的概念
b.完成物理行为
c.给出物理行为所需要的结果。
表6列出了电脑与人脑的信息运动对应关系和某些共同本质。但是由于人脑的复杂性,我们对人脑思维机制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尽管电脑科学家正在没法让电脑每秒钟能处理107个信息单位,与人脑的107个脑细胞相当,希重趋近人脑识别能力,但是模拟神经脉冲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因为按照克里克的看法,大脑的思维功能并不是按照线路的脉冲传递的,而可能是另外一种途径。
表6电脑与人脑中信息运动对应关系和共同本质
人脑电脑约有1000一个脑细胞由晶体管、集成电路组成,每秒钟处理107个单位信息的元件。有人预测2020年一枚微芯片中可包含10亿只晶体管由140亿神经元组成由人造神经元组成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态有接通和断开电路两种形态,晶体管是用作芯片中开关的半导体元件有神经脉冲传递信息有电脉冲加工处理外界信息有类似模拟功能互联网络——全球智慧的集成。人类研制电脑是在模拟人脑,既电脑发展而兴起的互联网络其实正是模拟神经系统的网络,从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可以看到,人脑细胞的增长发育就是神经元的网络形成过程。
人类在怀孕后的50天左右,胚胎脑——神经元的总量有一个迅猛增长、扩张,脑神经元数目以每日上亿计激增,经过5个星期发育,脑神经元可达到1000亿个。此后,脑神经元的增殖停止,但是分离的神经元继续增强相互之间的接触,延伸成为神经纤维网络,形成中枢和周围两大神经系统。它们伴随着整个胚胎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把它们的树突和轴突末梢联结到人的整体,编织成更大的集合。于是人脑成为神经、体液和免疫三大协调系统的中心,执行人体系统总司令部的独特功能。
喜欢《广义创造力纵横谈》吗?喜欢丁大中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