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1)
世界上的事物既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多样性,也存在着极为普遍的相似性。从客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命世界到人类社会,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系统之中,不仅在各系统之间或特定系统的内部各组成元素之间,既有差别又有相似,一般来说,越从相对的大处着眼,可以发现的相似性越多,而差异性部分往往被人忽视;越是从相对小处着眼,可以发现的差异性越多、越显着,而对相似性则容易被人忽略。这并不仅仅是人们的主观倾向和神经心理活动中的兴奋、抑制和正负诱导的矛盾,而是因为客观世界原本存在的规律——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
6.1系统科学与相似性
在第四章中我们强调了创造力的普遍性,而在普遍的创造力中存在着许多相似性。或者说创造力的普遍性往往是从创造力的相似性中表现出来,成为事物的共性;而创造力的特殊性也总是从创造力的差异性中表现出来,成为事物的个性。因此,在第二、三章的创造力演化中,我们已经从宇宙万物的不同系统中,既极为概括地指出了它们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同时指出了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它们只是系统在不同层次的表现而已。H·哈肯在《关于协同学》中指出,“令许多科学家惊奇的是,为数很多的系统在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过程中,其行为显示出惊人的相似。这一点有力地表明,这些系统的功能服从一些相同的原理。在不同系统中,例如人体系统同社会系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中就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人体的头脑同社会领导机构相似,人体各器官同社会不同分工部门类似,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同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或每个家庭相似。又如在生物世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说明系统之间的差异性,但是它们又同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不同层次和层片的相似程度和性质特点中发现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源的相似性。或者从某些相似的功能中看到同功的相似性。例如昆虫的翅,鸟翼,飞鱼的鳍,蝙蝠前肢指间的皮膜,都具有飞翔的功能,发现它们在生存斗争中为适应环境,在不同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出相似选择的结果——同功的相似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就是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
魏宏森、曾国屏在《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中将系统的相似性作为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76页。认为“系统的相似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相同性,这是一种有差异的共性,是系统统一性的一种表现。”周美立研究了相似性形成的原理,提出“从系统演化角度看,这些相似性是在自然界演化中形成的,促进系统相似性形成和演变的基本动力是系统适应和共存促进。”他阐述了相似系统性形成的有序性原理,以及同构性、同功性、同源性等原理。周美立:《相似系统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8月,第254‐268页。
下面我们用一个宏观天体同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似性来更具体地说明创造力的奇妙之处:
早在数十年前,物理学家卢瑟福曾以一个太阳——行星模型来说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显示出宏观世界同微观世界的相似性。如图9所示:
原子核模型(氢)天体模型(太阳系)
F=KQ1Q2r2HCKF=Gm1m2R2
库伦电荷场万有引力场
图9表示,左侧是一个氢原子模型及库伦电荷场,右侧是太阳系的天体模型及万有引力场。二者如此相似是完全偶然的吗?看来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创造力的普遍规律,显示出物质创造力的统一性。
(两种场之间上的符号,H表示二者之间的共性,C表示某种条件因素)。
对图9的进一步说明是:在电磁学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Q1和Q2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它与万有引力定律相似。库仑定律中的电常数K对应于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数G,这样两个带电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电磁力与两个大质量天体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形式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尽管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粒子也遵循万有引力定律,因为分子同临近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中也包含有万有引力,只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而万有引力较小,经常忽略不计。而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弱,不起主导作用而已。
用万有引力作为系统相似性的事例可以有不少趣闻。例如18世纪中的某一天,据说有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使科学家牛顿领悟到苹果落地同月球被地球重力吸引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现象意味着相似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确定的规律性,这就会给人们提供某种创造的契机。可以说一个苹果落到地面上对于当时的牛顿来说只是一种偶然的机遇,如果凑巧是另一个顽童,这种遭遇只不过是一饱口福而已,而牛顿却可以从苹果落地与月球运行的差异性中领悟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地心引力作用,并借此推论到万有引力。其实系统的相似性无所不在,只是在不同层次及其层片的差异性中表现出来。例如一群航天科学专家在竭尽全力地创造某种宇宙速度,以克服地心引力对宇宙飞船的束缚时,也许某几个顽童正在按照创造力的相似性,努力克服自身重力,使劲爬上一棵大树去掏取鸟巢里的蛋。而鸟巢也是克服了地心引力而构筑在树枝上的,连小鸟本身能够飞翔,能够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也都是在地心引力作用下通过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而产生的适应能力。
6.2差异性使自组织系统发生涨落作用
自组织系统的重要动力是物质的涨落作用,而涨落作用的基础就是物质系统的差异性。必须指出,差异性与相似性都是动态的,动态的差异始终存在与物质运动变化之中。或者说物质系统运动中的涨落作用是普遍规律。
自组织理论认为,动态差异就是“涨落”。任何差异变化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涨落过程。例如1.2小节所述的水分子,磁铁的元磁体,激光的光电子等引起的相变都是物质差异性变化和涨落过程。宏观如太阳黑子变化、行星运动周期的变化、地球自转和潮汐变化;人体如心脏跳动频率变化,生物钟及情绪变化;直到人类社会的股市行情和汇率浮动,政府机构的更换,社会制度的演替,都是不同层次物质系统运动中反映出的涨落作用。由于涨落作用使事物稳定态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创造新事物的开端和基础。正如要造就人才,一方面可以将他们投入社会生活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另一方面还可以输入专门的信息,引起某种思维活动振荡,改变旧观念,激发新思维,导致新观念的相变。前者可以说是自组织系统的外涨落作用,后者则是内涨落作用。此外,如果涨落作用功效不大,则属于相对的微涨落,如果涨落作用很强,使自组织系统整体变生演化,则称为巨涨落作用。巨涨落也可以是相对地由不同的微涨落过程叠加或组合而成。湛垦华:《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55页。从思维创造力的角度来说,微涨落作用可以引起改良、改进,而巨涨落作用可以引起革命或重大的发明和发现。
6.3相似性与思维
思维科学是人类思维创造力的理论基础。用相似性原理开发思维科学是近年来引人瞩目的一项成果。因为无论是从人类思维的共性还是思维的个性(如各种不同思维方式)来看,它们都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律——相似原理。
思维的共性主要在于它们都遵循着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词作用下的相似规律,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量度”等反映形式或功能。词——言所以能够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就是因为它所反映或替代的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性。正是由于从事物的差异性——例从桃、梨、西瓜、番茄等出发,凭借其中的相似性(共同点——“含有种子的植物器官”)概括出抽象的以果实这个词所表达的概念,成为逻辑思维的最小单位,并借以进行说理论证。所以传统的逻辑思想反映的果实是基础单元——概念,是客观事物差异性中的相似性,揭示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形象思维虽然与逻辑思维具有共性,但是它的差异性的特点在于反映客观事物相似性中的不相似状态、特征,揭示事物的个性或差异性。例如,从作为一般共性的果实中揭示出桃、梨、葡萄、豆荚……及其各种颜色、香味等性状因素。它反映的最小单位被称为“拟象”。而艺术思维则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织进行的产物。陈尚式:《思维科学论稿》,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8月,第5页。
人类思维创造力的大脑认识系统中包涵着相似性原理,它对创造心理学以及创造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家魏耳在其《论数学的哲学》一书中曾论述思维逻辑的一种类比推理,他指出各种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同构关系,使人们对不同客体的认识从构成客体的诸元素之间形成一种相对应的“同构映像”。也就是在同构的事物域中具有相同的结构。只要人们发现了其中的同构关系,在某一个领域之中所获得的所有认识就可以立刻搬用到任何同构领域。陶伯华、朱亚燕在《灵感学引论》中将上述类比推理同一般逻辑推理相区分,指出当类比推理是直觉地触发信息的直接转移时,它同思维创造力的密切关系可以突出地表现在可以使人进入灵感激发的顿悟状态。陶伯华,朱亚燕:《灵感学引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第152页。
6.4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原理在创造学中的应用
尽管我们对创造力在各种领域和各种层次中所包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所知尚少,有待于今后对同一创造力研究的深化,但是当前研究思维创造力的创造科学,往往根据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中所反映的客观规律,建立创造心理过程及创造技法的某些基本原理,并开始普遍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之中。其中以日本市川龟久弥的等价转换创造学和美国戈顿的综摄技法比较典型。
6.4.1市川龟久弥的等价转换创造学
喜欢《广义创造力纵横谈》吗?喜欢丁大中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