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2)
利用时间差获得效益是一种普遍发挥创造力的办法。例如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可以调整不同行业和部门上下班时间,或按照牌照号码分流驾车时间,应用时间差取得了效益,并可以节省建设经费,减少废气排放。
时间差也应用在体育竞赛中。例如中国女排在五连冠时期创造的一项绝招,就是配合重扣、轻吊、快攻,使用时间差战术克敌制胜,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我国传统的种植艺术中,应用立体栽培技术,巧妙地从单位时间、空间中获得更多光能利用,提高收益。并且用多种方法实行比常规提前、延晚的种植安排,使蔬果、花卉在市场最紧缺、获利最多的淡季上市。或用易地种植、长途转运;或用温室、大棚保护地栽培;或用贮藏保鲜技术等等,不断发展利用时间差的创造力。
杭州花港公园利用时间差,在盛夏开放“花港冰雕”展览。百年老店“知味观”则在盛夏给顾客在空调底下吃火锅,用电磁炉加热,绝不会令人出汗。许多经销商颠倒时令,逆向销售,改变以往冬购棉袄夏买扇的传统。冬季安装制冷空调器;夏季卖羊毛衫、预订皮衣;秋季买T恤衫。逆向销售同逆向购买,双向反馈,各有所获。
4.4处处是创造之地——思维创造力在空间中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协同进化论或天人合一观点认为,宇宙和人类创造力的发展存在着协同关系。尽管你也许不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也不是UFO迷,但是当你在夜深人静之时,摆脱世俗事务的缠绕,仰望深邃广袤的太空,也许会禁不住浮想联翩,引发出浪漫的遐想。尤其是传媒屡屡报道:科学家已在宇宙中发现第二个太阳系,也许它会含有第二个类似地球的星球。在银河星系之中发现了生命的主要分子——甘氨酸,它是组成许多类型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是地球生命的基本成分。太空存在着更新的生命创造力吗?人类同宇宙人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难道不会使生命创造力发生巨大变化吗?
4.4.1小小寰球无废物
人类虽然已登上月球,航天器即将在火星、金星登陆,但是人类到任何一个星球定居还是在较远的未来。太空技术的着眼点仍然还是更现实的“小小寰球”。现在,围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到1994年7月底已有4511个,有的轨道已拥挤不堪,而新成员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卫星除了可供全球通讯之外,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地球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监视、天气预报、农作物产量估算等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还在不断增长的几十亿人口生存在“地球村”里已日益拥挤,但是创造空间仍然潜力很大,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是资源利用中的许多破坏性浪费现象。创造论的观点认为地球无废物,只有未被认识和未被合理利用之物。即使当前地球污染的最重要的有害物质,也只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恶果。因此,必须珍视地球资源,合理开发和应用地球资源的潜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思维创造力的重要课题。
地球无废物。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坏的“祸首”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碳源,用作气肥。适当提高CO2浓度,可以显着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含糖量。问题在于必须重视绿色工程,创造盖亚系统的新平衡。
核污染的放射性钚,本来是极重要的辐射能源,尤其是Υ射线的开发利用,是当前科学家研究重点之一。而日本原子能研究所透露,将钚同铝、镁等材料混合,可供现有的轻水反应堆的电场用作燃料。从核弹头上拆卸下来的钚,有97%可用这种办法销毁。
地球无废物。城市有机垃圾更是可以变废为宝的重要资源。法国每年使用32亿个聚氯乙烯矿泉水瓶,一家公司将回收的瓶子磨碎,熔化,提纯,加30%羊毛混纺,每27个再循环的瓶子可制成一件套衫。英:《新科学家》,1994年10月15日。我国上海东平化工实业公司将废弃的可乐,雪碧塑料瓶收集加工,制成毛涤花呢、毛涤绒线和无纺布,已开发经营多年。
地球无废物。即使“鸡毛蒜皮”也是不可放弃的创造对象。鸡毛不仅是创造羽毛画的原料,而且经过化学处理,可以水解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核酸类有机化合物。洋葱皮,日本有一家饭店将它制成美丽的图案,成为颇有名气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品。顾客边吃饭,边欣赏,使饭馆生意也红火起来。虾头、鱼脑可以提取脑黄金等医疗保健品;乌贼墨汁传说含有抗癌物质,加工后也成为意、法、日等国走俏的食品添加剂。乌贼墨做成的面包、面条、面食调味汁成为时髦的“黑色食物”的重要家族。
4.4.2从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看环境价值的新观念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认识,从而掀起了持久深入的环保运动。环境问题主要是在生态学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从当前环境伦理学思潮中产生了起先导作用的“深生态学”。“深生态学”是挪威哲学家阿恩·纳斯创立的现代环境伦理学新理论,它的目的是想突破过去生态学思想的局限性,提出深层的问题并寻求答案。因此,可以将它相对立的原来的生态学理论称为浅生态学。王正平:《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上海师大学报》,2000年4月。简要地说,“深生态学”是将“浅生态学”的人类中心论发展为深层次的非人类中心论——尤其是生态中心论。
当我们用创造力观点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深层次的生态伦理学的思想时,不难看出所谓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同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中心论似乎是人类原始时期受大自然严厉考验而殊死斗争的逆反心态。当人类创造力发展到工业化时代以后,尤其是物理、数学科学取得确定论的巨大成果以后,人们以大无畏的精神认为自己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是创造力的主体。人类的价值高于自然的价值,而自然资源只有对人类有益才有价值。这种人类主宰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思想,显然是夸大了人类创造力的特殊性而贬低甚至否定创造力的普遍性,是歪曲了环境价值的浮浅、片面的旧理念。
生态中心论的基本点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统一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类与大自然密不可分,人的自我利益和生态系统的利益完全相同。任何自然物体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它们的价值不依赖于人类的需要。因此人类只有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文化价值观、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生态危机,才能在维护国家、群体、物种和整个生物圈的利益基础上完成个体利益的“自我实现”。显然这种思想突出了创造力的普遍原则,限制了人类创造力的特殊性一面,揭示了人类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它的价值观指出自然环境不能仅被看成是供人类享用的资源,而应当将它看做是价值的中心,它应当指导人类的道德情感,把社会良知从人扩大到生态系统和大地。这就是深生态学对环境价值提出的新理念。
如果我们任举一个自然界的物种——例如东北虎来讨论其价值问题,按照人类中心论会认为自然界中的东北虎好比放虎归山,是会吃人的,对人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只是它的皮、骨可制药、可做装饰品、可制成标本,捕获后的老虎可在动物园中供人观赏,作为人类创造力的自然资源才有其价值。这种理论随着对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讨论深入,以改变原来传统思想的局限性,开始承认自然本身也存在部分价值,发展成现代人类中心论。而生态中心论所主张的生物圈中所有存在物,包括东北虎和一切物种,包括人类、非人类和有机体与无机体,都有其内在价值,在生态系统中都具有“平等”的地位。这种生态中心主义的平等观虽然在冲击人类中心论的僵硬的、保守性观点有积极作用,但是又由于倾向于纯自然主义的自然价值观,难免陷入认识论的误区。因为在生态系统中并不是所有存在的物种都是和谐与平等的,而是既协调又对抗,在发展中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而且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即使在非人类中心的情况下,他们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发生种种利害关系,只不过是或近或远,或直接或间接,或已知或未知,而将来会知等等。所以创造性的新的环境价值理念不能像生态中心论的理想化,而是只有在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观基础上,通过现代人类中心论和现代生态中心论的对立面的统一观中,谋求创造力的新发展。
4.5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统一观来看个人与群体的创造力在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群体在发展中的作用历来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质上都是创新。关于个人与群体创造力的问题,我们将在第二十二章中专门讨论,这里仅就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观提出个人与群体创造力的一般性问题。
首先,创造力是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造性行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认识到创造力不仅是社会精英们的特有能力,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劳动的基本的、本质的能力,是生活在每一个社会领域、社会层次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群众的固有才能或潜在能力。如果说生物进化是生物个体变异与群体遗传的创造性成果,那么人类创造力的发展,社会的进化,则是精英与群众、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这是人类社会内部的协同进化过程。因此,我们不仅向往和奋力追求那些震撼全球、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和发明创造,也必须看到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性行为在社会中的整合作用。如果把社会精英的创造比喻为气势恢宏的巨涛大浪,群众的创造则是无尽无休的涓涓细流。每一滴水珠汇合成的溪流实在是巨涛大浪的源泉。
对每一个作为创造力主体的个人,关键的问题在于建立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体验人生的意义首先在于创造。事实上,为了生存和发展,每一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也是在创造社会进步之路,创造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之路。问题在于增强自觉性、自信心,努力遵循协同进化的规律性,用创造力的星星之火,谱写人生的轨迹,汇集成光辉灿烂的人类进化史。
其次,教育和培养创造才能,提高每个人的特殊创造力的能量、品质。生来就有的、先天遗传的创造力基因,至少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上只能是生物性的,要想充分发展人类特有的思维创造力的才能,只能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要实现人尽其才,在创造性的人才管理中应该认识每一个人在群体中的特殊性,努力创造条件促进特殊创造力的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创造力的互补性,从整体上开发创造力资源。
作为思维创造力主体的人各有个性,构成人体的遗传基因和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各有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理想、生活态度、个性心理特征、活动能力也千差万别,必然影响着思维创造力的方向、目标、动力、速度、坚定性和灵活性等等素质,从而呈现不同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既要创造适于人们发展思维创造力的宏观调控条件,更要有促进每一个人发展其特殊创造力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因材施教的创造性教育。
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发挥思维创造力的巨大作用。一方面要从创造力的普遍性中学习和利用知识资源,又要根据创造力的特殊性原则不能生搬硬套,而是生动活泼地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要认识系统的创造系列中,每一部分或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创造力的特殊性,往往可以看到它们在创造力的普遍性背景中突现出来。所以应该学会使创造力的特殊性在事物整体中协调发展。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常见的片面性的倾向,例如重生产、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财物轻知识产权;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等等,都同不顾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关系认识不清有关。要解决整个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只能集思广益,使个人与群体思维创造力相结合。
喜欢《广义创造力纵横谈》吗?喜欢丁大中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