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扶贫项目
高岭的茶叶自古有名。曾经一度作为明清朝廷的贡茶进奉,有“龙溪河中水,高岭山上茶”的盛誉。
嗜茶、好客,早成龙越人的习性。客来先敬茶,客去洗茶碗,即使是严寒冬夜,佳朋好友到来,也要泡茶款待。宋代诗人杜小山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诗句,确实言之不虚。
高岭云尖,属兰花茶品系,其形自然舒展似兰花,成茶色泽翠绿,滋味鲜爽回甘,是天然绿色饮品,龙越县史对高岭云尖有这样的赞誉:“味醇而色白清香,品不减于龙井”。茶园多处深谷高山中,日照较短,雾浓露重,最宜茶树生长。
在名茶之乡工作,张卫民耳濡目染的都是“茶”,自然不得不努力学习,给自己“恶补”一些茶的基本知识。什么“深沟吊槽”,“茶树的修剪与采摘”,“茶园的管理和施肥”等等。他如饥似渴地查找相关资料阅读起来,并做了大量的笔记。乡政府请农业专家来授课的时候,他是听得最认真的一个,提的问题也最多。
高山乡的茶叶生产与全县其他山区产茶乡镇一样,都存在经营粗放、规模不大、产量不高、质量不优、品牌不响、加工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具体到高岭村,虽然茶园面积达到四百余亩,产量达到全乡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因为加工技术落后,销路不畅,农民群众在茶叶上的收入不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发展茶叶的积极性。
针对周边县市的茶叶发展态势,龙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发展工作,成立了茶叶发展的专门机构——龙越县茶叶办,主管全县的茶叶工作,并提出了发展茶叶的八字方针“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强调确保到“十一五”末,实现山区“宜茶区域人均一亩茶”的目标。
高山乡根据县里的茶叶发展要求,也明确了自身的茶叶发展思路:在规模上,提出每年新增八十亩至一百亩;在质量上,要引导农民提高采摘技术,帮助加工人员提高茶叶精加工技术;在品牌上,注册“高岭云尖”、“高岭绿芽”、“高山春翠”等商标,实施名牌战略;在增效上,实施“走出去”,变以往坐等上门买茶为出外销茶,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具体落实到各个村,就是各个村新发展茶园二十亩(高岭三十亩),茶苗由乡政府统一购买分发,各村务必深沟吊槽、成片发展,乡政府随时督查,对完不成任务的村实行处罚。
朱宏宝分管农业,这次成片发展优质茶园由他负责。作为分片领导,他自然希望高岭村在这次茶园发展中能出头彩。乡政府会议结束后他就找到张卫民,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发展茶园问题。
在这次村两委专题发展茶园会议上,两委同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因为高岭是一个地势险峻,坡度较大,难以发展成片茶园的地区。大家都认为这是乡政府搞形象工程,给村里出了很大的难题。
朱宏宝强调说:“不管是不是形象工程,但乡政府要求发展茶园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次提出成片发展,深沟吊槽,一是保证成活率,二是做给上级领导看,就是要让他们看看我们发展茶园的成果,以项目来争取资金,找上面多要点钱。同志们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克服畏难情绪,用实际行动来落实上级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我相信在张书记带领下,大家一定能够成功。至于我还要管理指导全乡的茶园发展工作,可能帮不上什么忙,希望大家谅解。”朱宏宝讲完,说还有事先走了,临走时吩咐村里继续研究,一定要在近期拿出实施方案,明确发展地点,开展前期深沟吊槽工作。
送走朱宏宝,张卫民和两委干部继续开会。因为高岭系两个小村刚刚合并而成,如果在哪一片发展,都会引起群众误会,给工作带来不利。群众认为这是用下派书记带来的扶贫资金发展茶园,肯定吵着要均衡发展。
张卫民见两委意见不一,决定召开更大规模的会,通知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会议,把话挑明,让他们去做群众工作。
在大会上,雷鸣传达了乡政府的文件,刚宣读完,大家就议论起来,有的说:“我们高岭没有地方发展成片的。”有的说:“乡政府以前都是发茶苗,叫各户自已栽,我们要求跟往年一样搞。”有的说:“大家不要吵,看看村里什么意见。”
张卫民清了清嗓子,说:“这次乡政府要求成片发展茶园,这是政治任务,必须要落实。我们村两委根据高岭村的实际情况,觉得在猴岭村民组发展二十余亩成片茶园还是有可能的,初步意见就是这样,下面听听大家有什么意见。”
这时反对声四起:“凭什么在猴岭村民组发展,这个村民组在全村是最富的,越富还越支持,你张书记是怎么扶贫的?”“我们高沟片的不能说一棵茶苗也没有吧,去年是两片都分了一点,今年不能搞一边倒呀。”猴岭组后身的五棵松组组长胡其来说起了脏话:“他妈的这样做,我们后山的老百姓一点指望都没有,你张书记做事得凭良心呀。”还有的村民组长声称:如果这次搞不公平,他就带领老百姓到乡里告状。
张卫民陷入了沉思:老百姓是穷怕了,好不容易盼来了扶贫的项目,如果与自己沾不上边,肯定不会罢休的。村两委的同志都看着他,指望他拿主意。其实开完乡里的会后,张卫民就一直没闲着,他找雷鸣、钱有财、唐松商量了多次,大家都提出要发展三十亩茶园只有在猴岭村民组的横岗上,这里大约有二十八亩多面积,又在路边,搞起来会成功。现在的问题是这笔钱是扶贫资金开支,群众反对的意见比较大。
张卫民权衡再三,决定实施新的方案,打破传统的做法,用一种创新的思维来扶贫。他把自己的意见跟村两委的同志说了,他们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只是担心可能会难以实现。
决心已定,张卫民向全体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说:“同志们,现在国务院的扶贫开发纲要要求今后实行开发式扶贫,我们也要走这条路。上级给我的四万元扶贫资金,是用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是发给老百姓的,而且这笔钱是要还的。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村里还欠有不少债务,集体几乎无法正常运转,所以这次发展茶园村里不会出一分钱,并且今后群众发展茶园村里也不会全部无偿发放茶苗。考虑到目前的集体经济现状,我们决定在猴岭村民组发展茶园,一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二是发展茶园的全部茶苗费用全部由该村民组在横岗上农户自行负担,村里提供运输费用。茶苗资金按乡政府采购价暂由村里支付,由群众无偿使用三年,三年后茶园有收益时全部收回。”
会场上一片宁静,良久才有同志说:“张书记三年后就走了,这钱谁收呀?”不少村民代表跟着附和。张卫民针对他们的疑虑,斩钉截铁地说:“请大家放心,我让农户出具欠条,保证在二OO四年三月底前还清,而我离开高岭村是在七八月份,这笔钱我今天在这个地方做个承诺,收不回来决不离村,我以自己的人格作担保,请大家相信我。”
大家再也没有提反对意见,在猴岭村民组发展三十亩有机茶园的方案就这样定了下来,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地点定好了,然而落实起来却又有新的困难。
十月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月亮也分外的皎洁。她像一轮圆盘似的明镜,高悬在天上,把清冷的光辉洒下来。月上中天,张卫民和村两委的同志端坐在猴岭村民组的大晒场上,准备召集该村民组在横岗上有地的农户开会。
村民组长胡大牛已去挨户通知了,远处渐渐地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三三两两的,向着这晒场赶过来。
晒场上的人们越来越多,也来了不少老人和孩子,孩子在嬉戏着,追逐着,笑声在晒场的上空飘荡,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
许多老人拉着张卫民的手说:“以前大集体的时候经常开会,现在多年没有这样开过会了。我们今天是想听听上面有什么好政策,希望张书记带领老百姓致富。”这些可敬的老人,岁月在他的手上、脸上烙下了很深的印痕,受过很多的苦,但他们还是很乐观的,一位老人说:“过去那多苦呀,现在的日子算是在天堂上了,以前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都实现了。可日子好了我们还盼着更好呢。”
张卫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八点过半了,胡大牛向他报告说人已全部通知到了。张卫民叫唐松点一下人数,只有一户没来,胡大牛说这户人在县里做生意,他家的工作他可以作主。
张卫民宣布开会,讲明了这次到村民组开村民会议的目的,提出了明确要求。
村民们一听是发展茶园,兴趣很大,但听说要钱,有的村民就有顾虑了。张卫民说:“乡亲们,三年后你们的茶园就有收益了,到时你卖一两斤茶叶就可以还这个茶苗款了,再说这钱又不收利息,这是考虑你们村民组有这么大的成片发展的空间,才定在这的,现在许多地方想争是因为不够条件。”村民们一听言之有理,都纷纷表示愿意发展茶园,积极性很高。
这次动员会很凑效。第二天就有农户扛着锄头、镐子和锒头上岗了,在自家的地里忙活开了。
张卫民让唐松买来石灰,按山岗走向沿等高线打上石灰印,让农户在石灰印上开沟,这个沟的要求是宽四十厘米,深八十厘米。
老党员光求实一贯是村里的表率,这次他又是第一个来开沟,虽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身板子还硬实。光老的地是大儿子的,大儿子在外地打工,不能回来,只有靠他了。张卫民赶忙过去帮他挖,他笑笑说:“张书记,别看你年轻,但你没挖过山地,你挖不过我。”
张卫民不服气,抡起镐子就挥下去,只听镐子在坚硬的黄土粘层上发出咣咣地响,表面上只有一些齿印。
光老笑了,“张书记,你这样是不行的,对付这种土层,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你看我,要这样。”只见他用二齿在土上打两个洞,然后见缝插针似地用锒头撬着挖,一挖一大块,进度也很快。
张卫民按照他的样子,干了起来,很快他身上就湿透了,手心里也火烧火燎起来,光老拉下他的锒头,不让他再挖,说初次干这样的活,手很容易起泡的。
正当张卫民干活的时候,一些村民也自觉地来到了各自的地头,干了起来。也有一部分村民没来,张卫民让村干部分头去通知,接着又来了一些,村干部们也加入帮忙的行列。
“干部带头,群众加油”,村干部们第一天这样的引导,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他们的热情高涨,工作的进度很快。
“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古人的话不无道理,当村干部第二天没有到场的时候,来的人明显少多了,第三天就更少了。张卫民安排钱有财去现场督办,挨家挨户动员,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
钱有财的俏皮话多,时常编一些话来打诨。“张家大姐,李家哥哥,上头催得紧,小人莫奈何;工作压力大,帮忙帮忙啰;今天再不去,你就落后了;到时没茶苗,你可别怪我;丑话说在前,别说我没说;再三催不动,等着来发落。”人们哈哈笑了起来,这话还真管用,一些人被他这么一鼓捣,还真去又干了起来。
乡政府朱宏宝和督查组一行来村里督查,对高岭村的进展比较满意,认为进度在全乡算最快的,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完成。另外,他们还到地头,对有些农户的操作提出批评,指出不符合规范,张卫民凑过去一看,还真不假,这些沟深不过四十厘米,宽不过三十厘米,自然不行。张卫民让钱有财在不符合条件的地头插上小旗,让他通知这些农户来继续挖深挖宽。
这以后张卫民又去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个地块一个地块的检查,终于完成了深沟吊槽任务。下一步的任务是让群众出具欠条发茶苗了,这个通知早早地发了下去,张卫民怕有些农户不识字,不会打条据,又将条据印制好,一沓一沓的,在茶苗数、金额和签名栏上预留有空格,接着他让文书准备好盖有村民委员会公章的空白便签纸备用。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张卫民来到胡大牛家,已经有一部分群众到了,他让钱有财报面积,根据面积乘以每亩三千四百棵茶苗,就是该农户的茶苗数;每株茶苗按乡政府的定价,为一角三分钱,雷鸣负责填写茶苗数和金额,唐松负责给群众出具茶苗数的证明,这样的流水作业下来,一个下午,基本上将这项工作完成了。还有一两户出外打工了,就由钱有财负责通知他们回来办理。
根据乡里的布署,在茶苗栽植之前,还要施底肥,村里又通知农户在沟里施一些菜子饼肥,对不愿意施饼肥的农户或无钱购买饼肥的农户,也可以用家禽肥代替。做完这些工作,只等茶苗一到就可以栽种了。
乡里也已经派人去南楚县联系购买茶苗事宜,栽种也就在一两天的时间了。张卫民安排雷鸣和钱有财负责发放茶苗和指导栽种事项。
茶苗拉回来是星期六的晚上,乡里通知各村星期天清早去乡政府拉茶苗。
张卫民通知雷鸣他们包了一辆农用车,拉了茶苗去猴岭村民组分发,自己在乡里与朱宏宝对数字结账,稍后就去。
哪知茶苗一到村民组,就有一户叫刘二的困难户,跑到车边要抢茶苗,钱有财不让,两人纠扯了起来,刘二还打了钱有财一拳,抢去了两捆茶苗,一捆一百棵。
雷鸣打电话告诉张卫民,说这个人是个小混混,如果让他得逞了,后期的工作就没法做,也会有其他的群众来抢,他们现在围在车边,暂时不发,一是等他和乡里来人,二是让他最好通知派出所来人处理。
张卫民向朱宏宝简要汇报了此事,朱宏宝说这是突发事件,让他和派出所的程指导员赶快过去,如果事态进一步扩大,乡里马上派人增援。
张卫民和程指导员上了派出所的警车,拉响警报向村里急驰而去,很快就到了事发地点。
群众见张卫民和派出所的警察来了,吵吵嚷嚷的场面一下子静了下来。
张卫民大声对围观的群众说:“各位乡亲,打有条据的各户都有茶苗,我们是认条不认人,请大家排队领取,至于刘二,派出所会处理的。现在程指导员来了,谁不遵纪守法就依法处理。”
农户听了张卫民的话,自觉排起了长队,虽然有的农户嫌分发的茶苗比别人的差点,吵着要调换,但这是乡里统一调运的,是好坏搭配的,不允许调换,折腾了一上午,茶苗分发完毕,只有一户因刘二抢去了茶苗,少了二百棵,张卫民让他回家等着,马上给他送过去。
张卫民和程指导员来到刘二家,刘二年迈的老爹开了门,他们说明了来意,老头说:“刘二不在家,知道派出所来人了,吓跑了,这二百棵茶苗还在这,你们可以拿走。”张卫民让钱有财将这二百棵茶苗交给那位少了数的农户。
张卫民留程指导员吃完中饭再走,程指导员说:“所里还有事,等刘二回来我们再来,一定要处罚他,杀鸡吓猴,杀一儆百。”
张卫民说:“等我与刘二谈了后再汇报给你,如果他态度没有转变,不承认错误,就要处理到位,如果他改正错误,就给他一个机会。毕竟他也是穷怕了,前不久刚死了妻子,两个孩子又小,也不容易的。”
程指导员笑笑说:“我知道你是菩萨心肠,这件事你看着处理吧。”说完他告辞而去。
晚上,张卫民和钱有财来到刘二家,刘二脸露惊慌之色,看到钱有财感到过意不去。
张卫民说:“刘二,你的家庭情况我清楚,你想发展茶园的想法是好的,可你不能使坏呀,你这么一闹,知道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吗?你如果想好好做人的话,首先给钱有财同志赔礼道歉,然后我再视你的态度看怎么处理你。”
刘二听了张卫民的话,利用给钱有财递茶水的机会,轻声对钱有财说:“钱主任,我对不起你,我不该这样做,希望您大人大量,不计较我。”
钱有财略显僵硬的表情慢慢放松了,说:“算了吧,我是看在张书记面子上,是他同情你,不然我的意思是让派出所把你抓去,拘留你十五天,罚你几百块钱。”刘二听钱有财这么一说,又转过来谢张卫民。
张卫民说:“这要看你怎么做,你写一个检查交到村里,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另外,你妻子出车祸死亡,要不要村里出面与交警队联系赔偿事宜。”
刘二说:“那好啊,我以前有点不务正业,村里干部对我的印象差,我也不敢提出来,现在你张书记主动帮我,我真是感激不尽了。”
一个好人你把他往坏的地方一推,很可能学坏;一个坏人你把他往正道上一拉,他也很可能学好。正所谓“捧得刁,逼得孬”, 张卫民对刘二挺有信心的。
村民们经过连续两天的努力,将分发的茶苗全部栽种下去了,张卫民到现场去看了看,栽种得十分认真。
唐松夸张卫民说:“张书记这方法妙,要是以往,他们领回家,往田间地头栽下去,也不深挖凼,遇上旱年,成活率不到一半。这次他们想以后要掏钱还茶苗款的,加上实行深沟吊槽了,各方面都仔细多了,看这个情势,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成问题。”
张卫民说:“我还想百分之百呢,毕竟每棵茶苗都是花钱买的,即便明年是旱年,我们也要发动群众提水浇苗,抗旱保苗。”
张卫民兴奋地望着那一株株新茶苗,成排成行的,仿佛就是他的战士,他带的兵,它们给他莫大的憧憬。
许久没有见到徐萌了。张卫民记得和她最近一次见面还是在高德标下台后,应高德标的要求,由唐松顶替他参与承包茶苗扦插项目,徐萌来变更了合同。这以后听其他干部讲,徐萌为扦插母田的管理,来过几次,每次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现在扦插母田已是准备就绪,只等扦插了。
张卫民拨通了徐萌的电话:“徐主任,你好,最近忙吧?”
“张书记,难得你挂念,我正要打电话给你,眼看季节在即,我们什么时候见个面,先联系一下品种,然后就实施。”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很着急。
张卫民说:“这几天我都有空,就看你有没有时间了?”
“有啊,我看我们明天就去楚平县茶场,那里还有不少扦插母苗,要趁早预订,再过过就没有了。”张卫民同意了她的意见,挂完电话,张卫民找来唐松,让他联络包一部车,明天两委同志都去考察一下。
安排完这一切,张卫民泡上一杯茶,坐在办公室里翻起了近期的报纸。已经有好长时间忙得未看报纸了,桌子上已是厚厚的一大摞。他翻开《现代农村报》,头版一幅大红字标题写着“天价茶叶”的字样,他仔细地读下去:四月十八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举办了一场拍卖会,被拍卖的一百克杭州龙井御茶新茶,以近十五万元的天价落槌成交,这二两茶叶,是从当年乾隆在杭州狮子山下胡公庙前钦点的十八棵“御茶”树上采下来的,乾隆饮此茶时对它的描述是:碗若白玉、嫩叶雀舌、色泽墨绿、碧液幽香。
就在“龙井御茶”拍卖的五天后,在上海也举行了一次茶叶拍卖会,这回的焦点是二十克贡茶——武夷茶王“大红袍”,这二十克大红袍是从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棵母树上摘下来的,最终以近二十万元成交,也就是说每公斤高达一千万。对于这类“贵族”茶叶,作为普通小市民,只能想一想,或者感叹一番,最多也就是到武夷山旅游的时候,在导游的指引下,遥赏九龙巢峭壁下这三株茶树的风姿。
高岭的“绿芽”茶也很不错,茶树栽种在海拔八九百米处,常年云雾缭绕,完全是纯天然茶,但产量很小,“物以稀为贵”,价钱自然很高,名气也就很大。
龙越县有位诗人作诗称赞这茶:“品茗遍天下,奇葩数绿芽;根植高山巅,叶抽智慧芽;甘味云高岭,汁香多文化。来客沏一壶,卧中谈天下。”
张卫民一时间兴致高涨,也即兴赋诗一首:“高岭小绿芽,茗香传天下。如今大开发,要把市场拿。包装要精致,质量夺奇葩。注重古文化,宣传全面抓。”张卫民想他这不算诗,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打油诗吧。
楚平县茶场是高山打鼓,闻名百里。其实这也是普通的一个茶场,与其他的茶场没有什么两样,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曾来过这里,这里当然也就闻名中外了。毛主席亲自到林场地头,和林场工人拉家常,并说了那句在新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值得一书的名言:“今后山坡上要多多种茶。”
第二天一大早,徐萌就在“五一广场”等候了,只见她穿着粉红色羽绒服,一头乌黑的秀发像瀑布一样披在身后,在人群中十分扎眼。
“徐主任早。”车子停在她身边时,张卫民下车和她打招呼。
“别一口一个主任的,听着别扭,再说我不是什么主任,叫我小徐吧。”徐萌笑着说。
“对专家我们要尊重,我哪有胆子这样喊?”张卫民俏皮地说。
徐萌说:“别寒碜人了,我哪是什么专家?”
张卫民说:“我们雷鸣书记说你是,学有所长就算是专家。”
徐萌说:“我这个专家原来是他封的,实话对你说吧,那年雷鸣家的几亩茶树受了冻害,上冠都冻死了,他准备挖掉重种,我正好下村调研,指导他剪枝施肥使那几亩茶园起死回生,后来他就称呼我‘专家’了,每次让他改口就是不改。”
张卫民说:“这么说,你更是‘名副其实’了。”
徐萌说:“我们别在这斗嘴了,他们都等急了,记住下次可要喊我小徐,否则我不理你。”
张卫民和徐萌上了车,与村两委干部一道驱车向楚平县茶场驶去。
当车子驶近茶场的时候,远远望见大幅的标语,是用铁皮做的,镶在半山腰:“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欢迎你”,白底红字,十分醒目。
茶场的黄场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给他们泡上当地茶场的茶,一想到毛主席他老人家可能也喝过这茶,张卫民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自然茶水的味道也很妙了。
徐萌说明了来意,黄场长带他们去山上,来到一株老茶树前,他指着这棵茶树说:“这棵茶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这个茶场的茶树之母,它的品质十分好,也是中国农业部钦定的十大名牌茶叶品种之一——舒茶早。它的特点就是季节早,味道醇,产量高,曾经获得世界茶叶博览会银奖。”
“我们就是慕名而来呀,还请你多关照的。”张卫民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一支烟,黄场长接过烟,点燃了,吐了一个烟圈,慢悠悠地说:“好说,好说,我给你们优惠一点。徐萌同志也是我老朋友了,这件事是她牵头,又是她承包经营,我不照顾她照顾谁?”
徐萌插话说:“多谢老场长给面子,我是感激不尽。今天就这样说定了,我要二十万株母株,要不要先付订金?”
黄场长笑了笑,说:“我还不相信你们,如果你们带钱了,就先付三千元钱吧,付一小半是个意思。”最后徐萌和黄场长商定三天后来拉茶树枝。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张卫民和徐萌包了一辆载货三轮车,前去楚平县茶场。一路上破三轮发出轰鸣的噪声,简直要把人的耳膜震破。
路坑坑洼洼,十分难走,车子颠簸得厉害,徐萌一开始离张卫民有点距离,后来随着车子颠簸越来越近了,在一个急转弯,她一下倒在张卫民怀里,弄得她一个大红脸。她恨恨地骂道:“这是什么破路?怎么上次没有这么颠簸?”
张卫民也很尴尬,说:“上一次来的时候你坐在面包车的副驾驶位置,那车比这车性能好。我让你找个好点的车,谁叫你找这么个破车?”
“我是怕项目不成功向你交不了差呀,能省一点是一点。不过,你这个大书记可能没坐过这种破车吧?”徐萌边说边拿眼看着张卫民。
张卫民说:“我坐过,拖拉机我都坐过呢。你不要这么节省,即使没赚到钱,还少得了你的工资钱?我从来不让人吃亏的。”
“看来我遇到好人了,那天签合同时你挺严肃的,把我吓坏了,那是我第一次签这种合同,虽然我不担什么风险,但我总得投入不少精力,当时我后悔答应这事,要不是看你想干一番事业,我一个女人家跟你掺乎什么?”徐萌说出了实话。
张卫民心里好一阵感动,他发现徐萌长得虽没有马丽雅漂亮,但很有特点,她圆脸,眼睛特别大,一笑两个酒窝,像个甜妹子,只不过皮肤有点黑,可能是经常下乡晒的。这个女人说话处事刚直果断,有个性,天生就是个女能人。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将近两个小时才赶到,茶场方面已经切割了不少茶树枝,等着他们来拉。张卫民和徐萌装上茶树枝,结清了账目,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家里面正等着扦插呢。
回来的时候,雷鸣和唐松已在村口迎接了,他们请了许多村妇在等着茶树枝来。这些村妇都自备剪刀,按照徐萌的指导,沿着茶树枝斜剪下去,每棵剪枝上要有一两个叶片。雷鸣和唐松负责给田地上浇一层水,让表层的土壤充分湿透。一些男同志往田里搬这些剪枝,还有的沾上生根剂,在田里插了起来。徐萌要求每亩密植二十万株。
经过两天多的辛勤劳动,整个扦插任务完成。徐萌两宿没合眼,她累得筋疲力尽,但她坚持要盖完薄膜再睡。要想在山区干好一番事业,必须能吃苦,看来张卫民找徐萌算是找对人了。
盖完薄膜,上面再加上一层遮阳网,这件大事终于完成了,张卫民长舒了一口气。但未来会是怎么样?这只是完成了一小步,今后的工作更艰巨,更复杂,风险也大,他心里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大把的钞票花下去了,他企盼这些苗儿争口气,一定要成活,长成茶苗,这是他寄予的希望,也是全村的希望。
喜欢《村官难当》吗?喜欢吴问银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