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乡土文学 > 从春到冬谈养生 > 第27章 冬季养生谈(3)

第27章 冬季养生谈(3)

小说: 从春到冬谈养生      作者:徐宪江

养膀胱要注意冬天不要憋尿。冬季如果经常“憋尿”,就会促使膀胱内括约肌和运尿肌天天处于紧张状态,破坏它们的协调作用。时间憋得长,膀胱内储尿量愈增加,内压逐渐升高,反会产生排尿困难、不畅或漏尿、失禁等膀胱颈梗阻的毛病。而且,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以及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如果在体内积存过久,就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还容易引起尿路炎、膀胱炎、结石等并发症。此外,还容易加重前列腺炎或肥大,易得膀胱癌。

经常憋尿,还可能产生尿痛、尿血的情况。尤其是女性,其尿道比较短而宽,尿道括约肌功能比较弱,另外膀胱和输尿管交界部的“活瓣”作用也弱,憋尿常会使膀胱内尿液聚升而使尿液返流到肾,引起上行性感染,从膀胱逆行到肾,引起肾盂。肾炎,产生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如畏寒、发热、尿急、尿频、腰痛、乏力等,严重时还会影响肾脏功能,从而使肾脏出现病变。因而,冬季切忌夜间憋尿。

看来,憋尿的害处犹如慢性毒药,也会夺人性命。无论你工作再忙,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要硬“憋”。同时,要做到勤喝水,按时排便;定期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留心身体向你发出的预警“信号”,如腰酸背痛、小便泡沫增多、尿血、水肿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医认为申时,就是下午3~5时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时间,也是保养膀胱的最佳之机。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

因此,申时养生之道,应在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要想尿尿,一定不要总是憋着,否则,久了就会有“尿潴留”什么的情况发生,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出现没有弹性的状况。

如果常在傍晚时刻感到尿频、神昏疲倦、没有精神,或是头痛、喉咙痒痛、腰酸背痛,或者经常出现尿道感染、膀胱炎,就表示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不顺,必须好好从生活起居中注意调理、保养,以免演变成重症。

膀胱经常见的疾病为小儿尿床、女性急慢性膀胱炎,有时冬季感冒也会诱发血管性头痛,兼有身痛、坐骨神经痛,最严重者的情况为脑中风。由于膀胱经的循行时间为下午3~5时,如果经常在傍晚觉得疲倦、昏沉、头痛身重者,就要有所警觉,最好能活动活动膀胱经,比如左右扭腰、抬腿、动动脚踝等等。

那么,为什么有的老年人到了冬天,总感觉小便忍不住了呢?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气虚,造成小便失摄。冬天小便多、夜尿多,也是肾虚的表现。夜间多尿的女性,除糖尿病等肾性疾病外,多为肾虚,肾气不足、阳虚不能固摄所致,多见于肾虚之人及老年人。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充盈,肾气旺盛,是女性健康的物质基础。女人先天肾弱,生性为寒,且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月经、白带、胎孕、分娩、哺乳等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耗伤气血,很容易肾虚,特别是中年女性肾虚的比例更高,所以有“男怕伤肝,女怕伤肾”之说。

这里教你一招补肾的方法:可以服六味地黄丸,或猪膀胱炖乌骨鸡加枸杞。如果肾阳不足,腰以下发凉、怕冷、手足冷、头昏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者,可服金匮肾气丸。

别把膀胱“灌醉”了

在泌尿科病房,每年都要有一些因醉酒而致膀胱破裂的病人,有的因及时就诊、治疗而幸免于难,有的则因合并感染性休克而离开人世。饮酒后血管扩张,肾小管对水的吸收减少,流人膀胱的尿液比不饮酒时显著增加。醉酒者由于昏睡不能排尿,膀胱却仍在不断充盈,使膀胱壁不断变薄,此刻如稍稍增加膀胱的压力,如醉酒者从床上掉下、翻身,甚至咳嗽等,就有可能发生膀胱破裂。

膀胱破裂时,虽然会出现剧烈的下腹疼痛,但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及患者昏睡的结果,病人对疼痛已不敏感,特别在开始时可能无明显感觉。待病人清醒后腹痛往往已蔓延全腹,患者自己也说不清是哪里出了问题。这给医生的诊断又增添了一定的困难,并有可能将病情延误。也有膀胱在醉后自发破裂的,多为腹内型,裂口较大,尿液进入膀胱较多,膀胱炎症发病迅速,死亡率高。

了解上述知识后,家人如遇醉酒者久睡不醒时,应及时想法让他排尿后再睡;还要防止他从床上翻身滚下来;一旦发现腹痛,应及时向医生提醒膀胱破裂的可能性,以免耽误时间,出现误差。

膀胱破裂后,尿液从裂口进入腹腔,会引起剧烈腹痛、腹胀、休克等弥漫性腹膜炎,需立即手术挽救生命。

饮水过量,膀胱也容易受伤。国外一项广泛调查表明,除饮酒或喝咖啡的因素外,每天大量饮水也会导致膀胱癌。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啤酒和烈酒均与膀胱癌有关,但葡萄酒和咖啡无甚关联。每天饮2升以上液体,不管什么饮料,都是导致膀胱癌的一个原因。研究者认为,喝水太多能促使膀胱癌发生、可能同较长时间尿潴留有关,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较长会增加膀胱同尿内致癌毒质接触的时间。

冬季疾病的防范

冬季最容易遭受寒冷侵袭,倘若防御措施做得不到位,人体免疫系统,如皮肤、黏膜、血脑屏障等的抵御机能下降,致使身体对疾病的抵御力降低。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部分机能的衰退,更容易罹患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冬季是个疾病的多发期。

寒为百病之源

冬季气候由凉转寒,天寒地冻,万物闭藏,阳气收敛了起来,寒便成为冬季的主气。因此,寒病多发于冬季,但在其他季节亦可发生。例如由于气温骤降,人们不注意保暖,或贪凉吹风,汗出入浴,或过食生冷瓜果、冷饮制品等,也是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阴寒邪气与人体的阳气是相对立的,寒邪伤人就会耗伤阳气。阳气受损,便失去了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而产生寒性的病症。

由于寒邪侵犯的部位或脏腑不同,就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外感寒邪致病,浅者只伤肌表,重者可直中脏腑。

如寒邪侵犯皮肤,卫阳被寒邪郁闭,不能温煦皮毛和肌肤腠理,就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怕冷、头痛,骨节酸痛,脉浮紧等伤寒症状;如果是由寒邪导致筋脉闭阻,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关节剧烈疼痛,得热则舒,遇冷加重,屈伸不利等症,称为“寒痹”。

寒邪如果侵犯脾胃,如过食生冷等,则会损伤脾胃阳气,使得肠胃的吸收、消化功能减弱,出现脘腹冷痛、泛吐清水,肠鸣腹泻,大便清稀如水;或伴有恶寒、身痛等症。这些都属于外感寒邪的疾病。

相对于外寒证来说,还有一种内寒证,即脏腑阳气虚弱,功能衰退所产生的寒证,又称为虚寒证。它是由于阳虚不足,失去温煦,导致寒从内生,所以称为内寒。内寒症以心、脾、肾阳虚多见。

心阳虚:由于心阳虚弱,温照及运血无力,出现畏寒肤冷,心悸胸痛,面青唇紫等症。

脾阳虚:由于脾阳虚弱,中阳不足,运化无力,出现纳呆腹胀,腹痛喜按、喜温,泛吐清水,畏寒肤冷,大便稀溏等症。

肾阳虚:由于肾阳虚弱,温照不足,气化无力,导致性机能及生殖能力减退,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冷,男子阳痿不育,女子宫寒不孕等症。

防止寒邪的入侵,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起居宜早卧晚起,居处宜注意保暖,衣着宜适时增添御寒,注意背腹部保暖,每日温水泡足以改善血液循环;不宜拥炉烤火,不宜久居室中,室外锻炼宜在阳光下进行,不宜衣服单薄久居户外。饮食宜进血肉之补,如羊肉、狗肉、鱼肉、猪肉、奶、蛋均宜适量供应,常与蔬果搭配,以免过食肥甘。亦可进参、芪之类的补品,但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而有异。着意预防受寒,防止寒邪侵袭引起外感、咳喘、肺炎。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要注意一种所谓的“寒感症”的发生。这常常是由女性体内的性激素平衡失调,导致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其支配下的心脏、血管和胃肠道等器官受到影响,引起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所致。寒感症表现为全身怕冷,手足发凉,特别是年岁较大的妇女症状更为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预防寒感症,女J陛应经常到医院检查。排除罹患贫血、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营养不良等可引起寒感症的可能性。一经发现,应及时治疗。其次,要注意保暖。冬天室温宜保持在16℃~20℃,保持被褥、衣物的干燥。再次,纠正偏食、不吃早餐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冬天,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是导致饮食热能不足,诱发寒感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冬天应多吃些如鸡蛋、牛肉、羊肉、牛奶、猪肉或动物内脏等高热能的食物。

最后,要坚持锻炼身体,多到室外做些适量的体育活动,如体操、慢跑等。坚持每日早、晚各拍打足三里百余次,可以使手指、脚趾的微血管扩张,加强血液循环,使肢端暖和起来,从而改善手足冰凉症。方法是:揉搓膝盖,左、右各32圈,微压膝,右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在膝盖上向后压,左腿向前跨一步,用同样方法压膝,各32次。

寒冷对人的心理影响亦不可忽视。寒为冬季之主气,从我国农历看,从立冬到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处可以感受到一派寒凝大地、草木凋零的景象。古诗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情绪是低沉的,情感是压抑的。这时,应该要求自己精神安静,修身养性,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筑好疾病的防护墙

谁不希望生活好、精神好,健健康康地度过每一天?如果做好冬季的防病保护措施,冬季也并不那么可怕。应做好以下几种疾病的预防,保护好自己,度过严寒的冬季。

雷诺综合征。这是一种可以冬发夏隐的怪病。易发于青壮年女性。入冬后,有些人一经寒冷刺激或洗衣服、洗菜、洗鱼肉等接触到凉水,手脚的皮肤就开始变白,几分钟后,由白转青紫色,最后出现鲜红色,同时,有的还会出现指头针刺样疼痛。也有少部分人出门不戴帽子、围巾时,耳朵也会同样出现症状,少数人的足趾、鼻子和其他地方也出现青紫、苍白伴随刺痛的感觉。但到了气候暖和的季节,这种症状就会消失了。这种症状常常是由于皮肤血管痉挛引起的,在医学上称为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尤其对农村妇女的影响更大。由于这种疾病常伴有原发疾病,在诊断雷诺综合征后,可找到原发病者,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中风。即脑出血(或脑溢血)和脑梗塞的统称。大多发病于寒冷的冬春季,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不及时诊治和误诊则致残,死亡率较高。中风的发病虽很突然,但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前有头痛、头晕出现。开始为间歇性,续而为持续性,同时脸、舌或一侧肢体麻木、乏力,说话不流利,精神差,想睡觉,甚至呕吐抽搐,应特别注意做好必要的护理和治疗。初冬季节和初春,各地的高血压恶化、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容易发生中风的人,要加强预防措施。要严防受寒,注意起居,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要在严寒的环境中停留过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绪,不发脾气,少生气,不酗酒,少吸烟。节制饮食,少吃高脂肪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晚间不宜吃得过饱,生活要规律化;高血压者入冬后应坚持降压措施,定期测量血压。便秘患者要积极治疗。体能锻炼要量力而行,不可过度劳累;洗热水澡时间不宜过长。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老年性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在寒冷季节症状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可引起慢阻肺的因素主要包括:吸烟以及与粉尘、烟雾、有害气体长期接触。戒烟是防止慢阻肺和减轻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最有效措施。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可有效阻止慢阻肺的入侵。生活中应注意慢阻肺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烟雾、粉尘的刺激,吸烟者应戒烟;冬天和早春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遇到阴冷雨雪天气或早晨大雾时,不要外出,可在室内活动。冬春如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要到公共场所和病人家串门,以免受到感染。如果一旦发生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应尽快就医治疗。

心脏病。心脏病好发生于寒冷季节。因此严寒时,千万要护好您的“心”。首先,要改善不良习惯,要克服晚睡晚起、不爱活动,或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的不良习惯。特别应戒除吸烟、酗酒的不良嗜好。防止暴饮暴食,以免因迅速增加血容量而加重心脏负担;少吃盐和刺激性食物。为了你的心脏健康,在寒冷的冬天,千万别成天坐着。运动减少会使人肌肉萎缩,脂肪增加,血管被“拉”长,心脏负荷加重,是心血管衰老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甚至站立这种举动也会帮助降低发生心脏疾患的危险。在寒冷的冬天容易使人情绪受压制,要注意自我调节,多听听轻松的音乐。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抑郁、焦虑、悲观、胡思乱想等都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因为人的心跳速率会根据外界的变化呈有规律的波动,有消极情绪的人会使心脏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减少,从而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使心脏负担增加。

冬季食疗能防病

冬天气温急剧下降,万物凋零,人们纷纷穿上厚厚的棉袄,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增大。因此,冬季,是最适宜于滋补的季节,但也是某些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发生意外比例较高的季节。

医学认为,冬季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因此,冬令有利于人体吸收营养成分并将其储存于体内,以增强抗病能力。所以,积极地、及时地采取食补、食疗,对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来说说冬季肠胃的调理法。冬季,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冬天胃口比夏天要好一些。因此,在这个季节如果适应寒冷的气候,注意保暖,多吃一些含有脂肪蛋白的食物,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的作用。由于冬季精气藏敛,就要选用护阴敛阳的食物,不过于温热,免扰动内藏之精气。常用食物有鳖、龟、芝麻、木耳、枸杞子等。

《四时调摄笺》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由于时令肾水盛,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饮食上又要防止咸味过盛,应摄食苦味以养心气。

从时令天寒角度来讲,可以热食或食用热性的食物。《饮膳正要》就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但应注意,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除非证属阳虚寒胜,不可用大辛大热之品,反之,有违时令养生法则,伤耗阴津,扰动阳气,反滋他患。

接下来,说说冬季体寒者的食疗调理法。怕冷的女性,除注意添衣加被,适当进行身体锻炼,还可根据健康状况,用冷水洗脸、手,凉水漱口,以增强抗寒力。在膳食中除了增加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物外,还应选食富含热量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核桃仁、龙眼、大枣等。也可选用以下简单方法进行食疗。

喜欢《从春到冬谈养生》吗?喜欢徐宪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