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人合一谈四季养生(2)
平衡是人体的总原则。健康需要一个大原则,一个大方向,那就是阴阳平衡。只有平衡的,才是健康的。人体中的所有器官,都在不停地。运作。我们提倡健康、提倡养生,那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人体呢?人体好比一座大厦,阴阳平衡就是大厦的框架结构,而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就好比基石。基石平稳了,结构合理了,大厦才会稳固。阴阳平衡就是人体健康的操盘手,只有机能整体平衡了才会健康。
我们的机体内也蕴含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的身体是由阴阳气化所产生出来的,所以人的身体机能也不能脱离阴阳的范畴。
机体内阴阳的分类与自然界分类相似。就身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为阴,这是因为它们的功能相对六腑而言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阳,因其功能相对五脏来说以动为主。五脏之中,根据位置不同又可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人身上的经络也分阴阳,经络分为阳经、阴经。所以,我们的每一个器官,在不同的对比分类中,其阴阳是不同的。
此外,身体生长,人体运动,性格刚强坚韧,心情兴奋愉快,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等都属于阳性;而性格内向,生活态度消极,心情愁闷等则属于阴性。
总而言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与之对立的另外一个事物,任何事物自身又包含对立统一的两面。而这其中,阴阳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变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阴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养生之大道在于维持阴阳平衡
健康其实只有一句话:阴阳平衡。
阴阳乃天地之道,阴阳平衡为生命之本。中医学对健康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阴阳平衡。《黄帝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意思是说,只有阴阳和平固秘,精神才能活而不乱,如果阴阳决绝,人的精气也就竭绝了。这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的高度概括,说明调和阴阳在保持人体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祛病养生的前提,只有机体达到动态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
阴阳乃天地之道,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分析和归纳万事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事物产生与消亡的本原和起点,也是千变万化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原动力。
中医则是将人体置于天地间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来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因而阴阳学说同样适用于人类。因此,我们是以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关系来界定健康与非健康,通过人体内部阴阳的变化来分析症候之所在,借助中草药及其他养生保健自然疗法,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的。
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自然界有规律的阴阳运动中完成的。这是自然运作的常态,也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常态,这个常态就是阴阳平衡。中医阴阳学将人体患病与不患病归纳为阴阳之间的失衡与否,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如果阴阳平衡被打破,那么一切生命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也将随之失去。天地阴阳生万物,天地阴阳也会毁灭万物,失衡也无非是太过与无及。长期以来,人也形成了白天工作、活动,晚上休息、睡眠的生物钟。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活动是阳,休息是阴;与自然阴阳协调一致的生命活动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就会得病。如果一个人白天工作,夜晚还是工作,一直不睡觉,一天天下去必然会生病。相反,白天黑夜只是睡觉,不活动也不工作也不行。
把握阴阳,也就拿到了健康之门的钥匙。
中医治疗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调节阴阳,使失衡的阴阳经调理趋于平衡,且考虑到老少男女之别。如,青壮年多为阳气太过,而老年人多为阴虚导致阳气相对亢奋,因而在调理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的手段,效果会更好,所谓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因为充分考虑了形成阴虚或阳亢的根本原因,“物极必反”这个词用在对高血压症的解释上,也许再科学不过。
阴阳学说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中医辨证治疗方面,而且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养生保健也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大自然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养生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阴阳如果平衡,我们就能够健康,阴阳如果失衡,我们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死亡。
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小张是一个重庆人,已在北京打拼了几年。虽然身处他乡,可她还是对自己家乡的麻辣火锅情有独钟。但她每次吃完火锅,要么嗓子疼,要么就是嘴生溃疡。体内的火一下子一挤而上。然而令小张苦恼的是,在家乡自己怎么吃都没事,怎么来到了北京这火锅却成了自己的禁忌呢?
同样吃火锅,为什么换个地点吃完之后身体的反应会不一样呢?这并非是火锅的问题。我们说了,养生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南方的橘子种在北京难以成活,除非用大棚保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辣椒性燥热,小张的体质属于真寒假热,她在四川能吃辣椒,那是因为四川属于潮湿地区,而北京干燥。本来北方就燥,再燥上加燥,身体就难以承受了,甚至鼻子出气都是热的。
那么,像这样从南方来到北方的人群,是不是从养生上都应重新来调节?
其实养生的方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处处有养生。如通常我们吃螃蟹时,会加一些醋、芥末、姜等,为什么要加姜呢?因为螃蟹性寒,我们常用姜的辛温来化解螃蟹的寒性。那么,从因地制宜上讲,四川地方潮湿,不吃辣不足以把体内的潮湿之气排出体外,所以在四川吃辣食是没有关系而且有必要的。到了北方,也可以吃一点,但还像在四川那样吃却是不好的,可以像吃螃蟹那样,采取相制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吃火锅,火锅本来是辣的,而羊肉也属辛温燥热的食物,这时候就可以再吃一些牛肉、鱼等调和。因为鱼属于平性,牛肉的燥性也没有羊肉的大,同时还可以多涮一些时蔬。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调节饮食阴阳的平衡。
顺应天时养生是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措施。自然界四时节令变化的运动,阴阳运动的规律,是生物界生长收藏的根本。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这是顺应天时的养生法则。只有顺乎自然变化规律才能健康长寿,祛病延年。顺应四时而养生,是摄生保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最重要的是养护精气。
不管是治疗还是保健,只要遵循阴阳平衡,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疾病的发生是因为阴阳平衡失调
阴阳失衡是致病的根源。
阴阳平衡的生命体才是健康的生命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阴阳平衡失调,则发生疾病。疾病系邪气与自身正气相互斗争的表现,邪气、正气皆可以阴阳属性所区分。如阴液和阳气,邪气中的寒湿为阴邪,风、暑、热、燥为阳邪。邪正双方的斗争,必导致阴阳双方的偏胜、偏衰或失衡而发病。阴阳的偏胜、偏衰为阴阳相互消长的结果,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热,为阴虚阳盛所致;阳虚则寒,为阳虚阴盛引起。
在阴阳失调的发病过程中,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另一方的不足,可出现阳虚及阴,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的情况。这是阴阳互根或互生的结果。
一旦出现一方不足或有余,人体的另一方就会来代偿、弥补,目的在于纠正失衡,维持阳气与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失衡,不能相辅相成,代偿功能失调,就会呈现阴阳失调而产生种种健康问题。阴阳轻度失衡一可导致长期亚健康状态,阴阳中度失衡导致疾病、早衰,阴阳重度失衡导致重病,甚至死亡。
如果你的身体出现轻度阴阳失衡,就会出现亚健康。亚健康的背后,潜藏着疾病的风险。如果失于调养,继续发展下去,长期重度亚健康也可发展为中度阴阳失衡,出现疾病。亚健康态的人之所以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只是感到身心疲倦,原因是人体有着惊人的适应力和代偿能力,从而能长期处于病态“平衡”状态下,这样就掩盖了一些疾病,一旦发现往往为时已晚。
阴阳平衡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的根本。一个人身体的各个方面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生命就会有活力,生理机能会很好,心理承受力会很高,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会很愉快,精神也很旺盛。这就说明他的生命中阳气和阴精也是平衡的。因此,他对不良情况的适应能力就比较好,耐疲劳能力也较强,抵抗一般疾病不成问题。
我们的身体有着保持微妙的平衡阴阳的能力,并随着四季的变化不断地变化。
打个简单的比方,人体好比是一杯温水,在一杯温水中,你再加一杯开水,它马上就变热了,如果再加一些冰块,水温又马上变凉了。但如果是一桶温水,无论你加一杯开水或冰块,它都不会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中间的这一杯水或是一桶水,就是我们的中气,它调和我们身体的平衡,让它不至于因外界的影响而失调。我们要涵养的就是中间这一桶水,而不是老担心加进去的是热水或是冰块。中国有句俗话,叫“黄鼠狼专咬小病鸡”,意思是说身体虚弱的小鸡容易受到黄鼠狼的攻击。阴阳失衡,导致体质偏颇,必然容易导致各种疾病,而阴阳和谐是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有人曾这样说过:健康不是一切,但如果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非常有钱,有很漂亮的房子,很漂亮的车子,还有天仙一样的妻子加上天才的儿子,但就是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而要拥有健康,就必须做到身体不生病。
让身体回归健康的不药之法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一个矛盾体,正常时,机体与外环境保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处于健康状态。但当它遇到了一定的致病因素,打破了原来的阴阳平衡与和谐,机体损伤与抗损伤之间出现了矛盾斗争,组织器官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上发生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时,人就患上了疾病。
现代人体内阴阳非常容易失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导致人体产生各种疾病。其实,这些情况不用打针吃药,依靠身体本身就能有效恢复健康。
春困者应注意常吃滋阴食物。春夏之交,不少人容易犯春困,精神疲倦,早上一上班就昏昏欲睡,工作不在状态,中午需要好好补一觉。春困提示人体出现了肺阴虚、肺燥热、湿痰、肝阳上亢、肾阴虚等不良症状,春困者往往存在着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空调是导致春困的一大祸首。有的人冷一点热一点就开空调,身体便不能自行调节温度的变化。
认识身体的自愈本能,不要生病就吃药。有的人身体稍有不适就吃猛药,吃点板蓝根就好的小感冒也要到医院输液,却没想到身体本是有自愈本能的。久而久之,身体的免疫系统就连很微小的毛病也抵抗不了了。
饮食注意多样化摄人。最好的饮食其实是平衡膳食。有的人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主食,而我们的祖先是以谷物为主食的,认为五谷是正气。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则就是要求食物尽量多样化。不要以为人参鹿茸才大补,肉蛋奶才够营养,而忽视或小看了小小的小米、玉米、绿豆,或总想吃点什么少见的贵的东西,身上的小病痛一夜之间就根除了,这是不科学的。
平衡心态。中医认为,忧愁哀思,七情伤内。现代人的疾病,更多是源于情志不遂。许多人整天心情七上八下,担忧焦虑,老想着房子贷款如何,车子怎么办,今天有工作,明天失业怎么办。走路的时候,心不在脚上而是在工作上;睡觉的时候想的是明天要安排的饭局,吃饭的时候想的是客户的脸色……心里总想着这些,就容易睡不着,就会失眠、烦心,不想吃饭,即便吃了,也吃不出什么滋味。紧接着,还会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破,疾病就自然上身了。如果你能随着外面的刺激不断去调节,做到“吃饭的时候只想吃饭,睡觉的时候只想睡觉”,你也会有一个好的身体。
总之,在正常的情况下,你的身体如果处在阴阳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恐、惊,使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给体内的致病因素以可乘之机,你就容易得病了。
四季变化与人体健康
四时的阴阳变化,产生了天气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等变化,而这些气候变化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与气候密切相关。
春季气候特点与防病
冬去春来,气候从寒到暖,雨水渐多,所以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潮湿。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北风呼啸,人们除了添衣加被之外,常常不愿外出。而春季气候湿润,空气清新,阳光温煦,人们喜欢外出,或者到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由于气候的变化,春季的另一个特点是万象更新,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的生物、气候等,在经历了冬季的严寒之后,迎来了生气勃发的春季。由于春季湿润而温暖的气候环境,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得到充足的养料而迅速生长。
春季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但是,由于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芽的季节,气候从寒冷逐渐变暖,从干燥的气候转变到湿润的气候,从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所以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湿气较多而气温日渐升高,于是那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某些致病菌、病毒等,也易于繁殖。如人们在受到潮湿气候影响,感受风寒之后,容易受到链球菌感染,也容易患扁桃体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这些病变还容易导致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感冒、流感、小儿肺炎以及某些精神病等。一些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流脑、白喉等也多在春季发生。
喜欢《从春到冬谈养生》吗?喜欢徐宪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