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家庭巨变,无意科举
曹雪芹(约公元1715年-1763年),名霑,字梦阮,别号雪芹。曹雪芹一落地,就成为曹家传宗接代的"命根子",受到百般宠爱,仅伺候他的丫环、小厮就有一群。叔父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四岁时,教他识字,再大一些,让他读四书五经。
曹雪芹不爱读这些书,经常挨叔父的打骂。曹雪芹喜欢读讲花卉、药材、食品的杂学著述,知识逐渐丰富起来。
一天,曹雪芹趁叔叔不注意,跑到花园里玩。他喜欢园子里的亭台楼阁,怪石大树,林子里小鸟的鸣叫,这些使他忘记了烦恼。
玩够了,曹雪芹在石凳上坐下,掏出《西厢记》,正看得过瘾儿,一个小厮跑过来:"老爷不知道为何发愁,愁得正哭呢!"
曹雪芹跑回屋,看到叔父哭得很伤心,不停地大喊:"天啊!难道不让我曹家活了吗?"
因曹家挥霍无度,挪用公款,曹寅在世时已经出现了亏空。曹雪芹的叔叔袭职后,亏空更多了,欠了朝廷十多万两。雍正帝下令各省,凡有亏空,三年内必须补足,否则从重治罪。由于曹雪芹的叔叔办事不得力,不是上交的绸缎不合格,就是龙袍褪色,遭到冷遇。
曹雪芹十三岁时,叔叔又出了差子。将把他革职,又下令抄了曹家。一天,曹雪芹刚醒来,就听见大厅内的嘈杂声。他跑了过去,看见叔父被捆了起来,跪在地上。前来抄家的官员正在训斥他。他不久前还是曹家的宾客呢!
曹家遭了难,长辈们把希望寄托在曹雪芹的身上。叔叔总是催曹雪芹苦读经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让曹家重振家业。
曹雪芹不喜欢八股文和封建礼教,一有空,他就读小说和剧本,比如《水浒传》、《西厢记》、《牡丹亭》、《西游记》等,他的祖父曹寅留下了三千多本书。
叔父警告说:"你应该争气呀,曹家的前程都在你的身上!""我知道了。"曹雪芹心里仍想着藏书。
曹雪芹参加考试,获得了"贡生"资格,进入国子监学习。他不想读四书五经,常到外边去看戏,和"戏子"来往,粉墨登场。
叔叔知道后,气得昏倒在地,醒来后说:"我再不管他,曹家就没有希望了。我如何对得起先帝和祖宗啊!"
叔叔把曹雪芹喊来,训责了一顿,把他锁在房里,说:"你必须好好读书,读好了再放你出来!"曹雪芹趁机写了一部小说,叫《风月宝鉴》。在这部小说中,曹雪芹描写了贵族的豪华生活和走向衰落的历程。它的主要内容都收进了《石头记》。
京城西边的石虎胡同有座深宅阔院,大门上的金色门钉耀眼,台阶下两尊张着大嘴的石狮十分威风,是政府设立的右翼宗学。教书的是德高望重的名流,读书的是皇室贵族子弟。
曹雪芹成了身体微胖、头大脸黑的中年人,他穿着破旧,但脸上却带着傲然的神情。他在宗学里找到了差事,天天抄抄写写。尽管地位低,他却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尊敬。每天晚上,很多学生聚在曹雪芹的房中,听他讲故事,曹雪芹一会儿嘻笑怒骂,一会儿幽默风趣。
在学生中,敦敏、敦诚兄弟和曹雪芹是密友,他们是皇族子弟,但家庭也受到过打击,性情开朗,与曹雪芹投缘。敦敏和敦诚佩服曹雪芹的为人,认为曹雪芹写的诗比谁的都好。一有空,他们就找曹雪芹写诗填词。敦诚在一首诗里写道: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篱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敦敏和敦诚与曹雪芹长期交往,给予曹雪芹很大的帮助。
曹雪芹在宗学里做了五年,无法忍受沉闷的环境,辞去这个活儿。他的生活更加艰难了。曹雪芹会写诗,会画画,擅长画竹子和石头。他不轻易作画,有时画上几张,换些钱花。
官员董邦达欣赏他的画,想把他推荐到宫廷画苑。画苑里的俸禄高,被皇上看中了,能够得到赏赐,是许多画家梦想的地方。
画苑中的画师王南石是曹雪芹的朋友,董邦达让他去请曹雪芹。王南石说:"他清高傲世,恐怕不肯前来。"
董邦达说:"他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抖什么清高。你去传话吧!"
王南石把董邦达的意思转告曹雪芹,曹雪芹说:"谢谢董大人的好意,我不会去的。"
王南石不停地劝曹雪芹,曹雪芹说:."你回去告诉董大人,我决不当阎立本。"
曹雪芹竟敢拒绝朝廷的征召,真是大逆不道。朝廷下令取消了曹雪芹旗人的资格,按月得到的生活费用没有了。
亲友们见曹雪芹倒了霉,对他非常冷淡,使曹雪芹对世态炎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决心改写《风月宝鉴》,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
喜欢《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吗?喜欢石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