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 第57章 维护主权,极力主战

第57章 维护主权,极力主战

小说: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作者:石坚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张之洞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在父祖的影响之下,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张之洞是一个身材矮小、满脸巨髯、风度仪表严峻整齐的人。

咸丰二年(1852年),张之洞参加乡试,夺得第一名。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应礼部试,中进士。殿试的时候,张之洞的文章针对时政进行了论述,对于他的文章一些考官非常欣赏,一些考官却不赞成,双方争论不下。最后,考官们决定将文章交给慈禧太后定夺,慈禧太后将张之洞定为探花,同时授翰林院编修。

同治六年(1867年)至光绪三年(1877年),张之洞到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担任文职。

他在任职期间重用人才,弘扬中国古文化。张之洞到成都以后创办了"酋经书院",并专门设书局刊行中国古代经典和历朝史籍。

光绪四年(1878年),张之洞撰写的《轩语》正式刊行。《轩语》是一本专门探讨学生们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和写作方法的书,共分为两卷。

《书目答问》一书同时刊行,《书目答问》是一本中国要籍提要,共分为四卷。张之洞亲自为《书目答问》写序。这部书对于研究中国古文献极有价值,此书的销路非常好,曾经多次增补、修订再版。

光绪四年(1878年),张之洞在四川的任期已满,返回京城。回京后,张之洞又主编了长达131卷的京畿地方志--《顺天府志》。

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命张之洞担任国子监司业。张子洞在这一职位上恪尽职守,授道传业,针砭流弊,深受慈禧太后的赏识,张之洞也因此声名雀鹊起。同年,中俄伊犁之争进入高潮阶段,这为张之洞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绝好机会。

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召集群臣商议使俄大臣崇厚与俄国签订的伊犁条约等相关事宜。在伊犁条约中,崇厚不但同意清政府支付俄国巨额赔款,还将所争议地区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张之洞认为中国虽穷,但疆域广阔,地大物博,因此力主清政府与俄国开战,撒毁对俄条约。张之洞呈上了一份措辞非常强烈的奏折,要求清政府废除中俄伊犁条约,处死使俄大臣崇厚。

光绪六年(1880年)二月,清政府的当家人慈禧太后命左宗棠率军西征,清政府决定命曾纪泽为使俄大臣,重新商议中俄条约,此次清政府与沙俄重新签订了对于中国比较有利的新条约。伊犁事件使张之洞在清政府中崭露头角,声望倍增,因此他屡获升迁。

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命张之洞担任山西巡抚。

张之洞到达山西以后,看到山西因连年饥荒和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百姓们生活环境非常恶劣。张之洞下令严惩贪官污吏,向清政府推举清正廉明的官吏,并全力支持振兴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免除了百姓拖欠清政府的捐税,鼓励发展冶铁业,扶助书院和贫苦学者等等。他曾经禁止山西百姓种罂粟,并令吸食鸦片者改掉恶习。但是,他精心制定的改革计划还没有实现,便被清政府调为两广总督。

光绪八年(1882年),法越战事起,张之洞见法国在越南的影响不断扩大,感到非常忧虑。他建议清政府应马上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以维护中国的利益。

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到广东就任,此时法军攻越,久攻不下,派兵攻占了台湾的基隆。张之洞面对越南的危急形势,决定利用越南将领刘永福所率的"黑旗军"攻击越南的法军,牵制法军对台湾的进攻。

光绪十一年(1885年) 三月二十九日,清朝宿将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率领滇、越两军出其不意地获得了谅山大捷。此时法军提督率军攻打闽、浙,坐船被中国军队的大炮击中,当场被炸死。因此,法国表示愿意停战议和。清政府命李鸿章担任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以《李福协定》为蓝本与法国签订条约,至此,清政府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张之洞对于议和极为不耻,他多次上疏反对议和,却遭到了一顿斥责。

喜欢《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吗?喜欢石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