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科举落第,以诗言志
左宗棠(1812年-1884年),湖南省湘阴县人。左宗棠四岁时,祖父教给的诗句,他竟能记住。左宗棠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著作,九岁学作八股文。
左宗棠最关心的是国家的命运,最感兴趣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学问。胡林翼和左宗棠是同年、同学。胡林翼八岁时被陶澍看中,招为女婿。左宗棠与胡林翼在一起谈论朝政腐败、官吏无能、民生困苦和西方各国的侵略。
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参加县试,名列第一。道光八年,祖父母、父母、大哥都已去世,左宗棠的三个姐姐都出嫁了,只剩下他和长年在外的二哥宗植。
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回到长沙守丧。贺长龄是著名的务实派官员和学者,左宗棠前往求教。贺长龄把家中藏书借左宗棠阅。
1831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主持书院,贺熙龄也对左宗棠十分赏识。一年后,贺长龄回到江苏任职,六年后,升任为贵州巡抚。
道光十二年(1832年),乡试在八月举行。左宗棠的卷子被斥为"遗卷",落选了。这次乡试正好赶上道光皇帝50大寿,道光皇帝下诏命考官搜阅"遗卷"。湖南主考官徐法绩独自一人,阅看五千多份"遗卷",取出六名。
不久,榜发,二哥左宗植中第一名,得解元;左宗棠中第18名。
乡试后,左宗棠和周诒端结婚。周夫人和他同年生,性情贤淑,书香门第,家境宽裕。这门亲事,两家早就定下了。当时两人都已21岁,到了结婚的年龄,左宗棠只好来到湘潭结婚,入赘周家。左宗棠和周诒端感情和睦,岳母很赏识郎婿。但左宗棠生性高傲,颇感苦闷,感到耻辱。
左宗棠学习了地理学,计划绘制一幅全国地图,分省、分府图。他夜以继日,查阅古今图籍,绘制地图。周夫人端坐一旁阅读史书,两人配合默契。
左宗棠纵览神州大地,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一副著名的对联,挂在居室:"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冬天,左宗棠和二哥一同北上。次年正月,到达京师。考试完毕,不久发榜,左宗棠榜上无名。
八月,长女孝喻出生,左宗棠向岳母借几间房子,自立门户。道光十五年(1835年),左宗棠赴京会试,又榜上无名。
道光十七年(1837年),应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左宗棠来到醴陵渌江书院担任主讲。生活清苦,但他从不懈怠。左宗棠注重诱导,不足几个月,学生都以学习为乐。
不久,两江总督陶澍阅兵江西,路过醴陵。陶澍是封疆大吏,政绩卓著。醴陵县令竭力款待,并请渌江书院山长左宗棠书写楹联。左宗棠对陶澍十分敬仰,挥毫书写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一年多以前,道光皇帝连续14次召见陶澍,亲笔为陶澍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写匾额。陶澍知道是左宗棠所作,马上派人邀请,与左宗棠纵论古今,留左宗棠住下。第二天,陶澍和左宗棠游历醴陵,成为忘年之交。
道光十八年(1838年),左宗棠赴京会试,榜上无名。返乡路上,他去南京拜见陶澍。陶澍真诚款待,留左宗棠在总督节署中住了十多天。一天,陶澍提议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年仅5岁)陶桄,和左宗棠五岁的大女儿孝瑜定亲。左宗棠为了避免"攀高门"之嫌,婉言谢绝。陶澍笑道:"以君之才,将来一定高过我",左宗棠仍然婉言谢绝。
几年后,陶澍去世。陶夫人再三提及,贺熙龄也再三敦促,左宗棠才欣然同意。
第三次会试失败后,左宗棠遍读了南、北农事之书,对"区种"最感兴趣。几年后,他在湘阴买了一块田,亲自试验"区田法",栽桑、养蚕、种茶、植竹等。道光二十六年,左宗棠编撰了一部《朴存阁农书》。
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陶澍逝世,家人迁回安化。第二年,左宗棠教陶澍的儿子陶桄读书,长达八年。
陶家藏书繁多,使左宗棠获益匪浅。他趁机钻研了有关时政、水利、盐政、漕运的学问,特别是兵学和洋务之学。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进攻广州。左宗棠写诗言志:"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占领吴淞、镇江。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左宗棠大声疾呼:"时事竟已至此,梦想所不到,古今所未有。虽有善者,亦无从措手矣!"
喜欢《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吗?喜欢石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